【#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官员常服制度考》,欢迎阅读!
唐代官员常服制度考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礼俗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核心就是“礼”。在唐代,一套规范的服饰礼仪及相互之间的礼节也随着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而出现,而唐代官员的常服制度也是这一制度的具体体现。本文重点考察了唐代官员常服制度的差异性、象征性、功能性以及历史价值,从而展示了唐代官员常服制度的精美绝伦以及礼俗制度的完善与繁荣。
关键词:唐代;常服制度;礼节 《唐代官员常服制度考》
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服饰礼仪及其相互间的不可缺少的礼节十分重要,而唐代对官员颁布服饰制度也相当完善,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唐代官员常服制度。本文将从官饰体系分类、象征性、功能性以及历史价值等方面考察唐代官员常服制度,以期更好地展示唐代官员常服制度的博大精深。 一、官饰体系分类
唐代有官员常服制度,其根本原因主要来源于唐代的官制体系。根据唐玄宗时期创设的官制,唐代官员可以分为大臣、四百官和三百官三类,而这三类官员都有服饰上的差异性。
大臣系以太尉、御史大夫、太傅、侍郎、司马、右丞、左丞、司寇、拜侍郎为主要官职,其中太尉、御史大夫、太傅三官是最重要的官员,其服饰在领衔衣式上有较大的上、下衣差别,头戴黄袍时穿雍裢,而大臣之下的侍郎、司马、右丞、左丞、司寇、拜侍郎则要求穿
- 1 -
短衣、袍、裤、腰带、帽子等,形式统一、刻板而有序。
四百官则主要包括省尚书同治中书、中书舍人、三司六部、六居科、枢密使、护国大夫等官职。这些官员一般穿“一袍四裙”即同式袍和其他几种裙子,以象征祖国的繁荣富强。
三百官,其官职较低,常服则与四百官基本一致,也就是“一袍四裙”,但细节上有所区别,如护国大夫、枢密使及三司六部的衣服染色有很大的区别,护国大夫的大袍是五彩的,枢密使的大袍是三色的,而三司六部则要求黑色。 二、象征性
唐代官员常服制度不仅具备实质功能,而且还具有象征意义。服装的象征性体现在不同的衣服上。比如,太尉头戴的黄袍中侧以“太”字,唐玄宗穿的皇帝服饰里则植入“权”字,象征着唐玄宗处理事务只有一个准则:严格执法;太傅穿着的官服上有“智”字,象征着太傅在政务中要以智慧来处事;同时,其他官员服饰上也各有花纹,以示臣子忠心服务,积极上进,为实现朝廷理想而努力奋斗。 三、功能性
唐代官员常服制度也具备实质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辨认官职的功能。比如,太尉、御史大夫和太傅的衣服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便官吏可以从身份衣服中辨认出它们的官职,使朝臣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从而使官员的职责和权力得以有效运用。另外,它还可以起到维护深层礼节制度的作用,促进孝子效仿父辈节操,使君子之气得以传承。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h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