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杂记的讲评与讨论》,欢迎阅读!

杂记的讲评与讨论
杂记的讲评与讨论 如何保持学生写作杂记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写作热情呢?如何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和写作思路,始终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呢?我觉得坚持正常的、内容具体形式多样的杂记讲评和讨论,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拓学生写作思路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对讲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讲评时只是按批改时的大致印象或晴蜓点水或笼而统之地说几句。既缺少分析与归纳,又无所谓主次轻重,方法又比较单一。所以,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杂记的讲评课,把杂记的讲评看作是写作教学的“重场戏”。下面谈谈我在开展杂记的讲评和讨论中的一些形式和做法。1、教师讲评。这是一种常规的讲评形式,为了改变过去泛泛而谈的现象,我重在讲评的内容上化力气。争取每次讲评能够突出重点。有所侧重。每次讲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先就本次批改情况作一概述。着重表扬本次杂记的优秀者和有进步者。然后利用较多的时间,结合每次杂记的具体情况,着重讲评、谈论一二个问题。⑴倾向性问题的讲评。学生在杂记写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共同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如某一题材的写法上,某一观点的论述上,某一现象的剖析上,某一手法的运用上等等。这些问题,有时会出现在同一次杂记中,也有时会连续在多次杂记中出现。这要求教师在批改时,作好记录。并选择适当时机加以讲评。如思想认识方面,以“代沟”为例,在杂记中,有的学生谈到对父亲偷看日记、书信的愤慨,有的谈对父母“唠叨症”的厌倦。也有的表示对父母严密监视自己学习行为的不满等等。为此,我在讲评时,摆出了上述现象,并着重谈了自己的看法。在思想认识上,学生谈论较多的还有如对初中同学辍学经商的看法,对分快慢班的心理反映,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职业行为的逆反心理。对商品经济的厌倦和不理解等等。这些需要我们教师放下架子,和学生作平等公允的推讨,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逐渐走向成熟,也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以求认识的明确。在写作方法上,也会经常出现一些共同性问题,如写影评,开始学生的写法基本上是先要复述一下故事情节。然后加入几句简短的议论。再如题材,学生觉得自己生活单调,阅历浅,没什么可写的,因此作文中的材料不是老生常谈,就是干巴巴的。我归纳了几种学生杂记的题材类型,旨在引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如读书型(如:《我读鲁迅》)、知识型(如《一种新的世界观》)、新闻型(如:《市场面面观》)。学术型(如:《如何开发岛屿经济初探》)、影评型(《伟大的温柔评〈烛光里的微笑〉》)娱乐型(《围棋》)、游记型(《普陀山一条街见闻》)、记实型(《搬家的风波》)、描述型(《八月桂花香》)随笔型(《雨天随笔》)、琐忆型(《忘不了她》)、家庭生活型(《爸爸戒烟记》)、童话寓言型(《铅笔盒的回忆》)、抒情型(《风的随想》)、书信型(《致姐姐》)、小说型(《红鼻子作家》)、杂感型(《吵架的学问》)等等。以上说明学生的题材范围还是有充分开拓的领域,通过介绍和说明,对打开学生的眼界,起到一定的作用。⑵对比性讲评。每次以两篇同类杂记作比较性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掌握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通过同一题材或同一文体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寻求两文高下优劣的原因,既使学生熟悉了相互比较的方法,又使今后的写作有了借鉴的例证。如同样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乡村巨变》只是浮光掠影地写农村面貌,立意肤浅,角度落俗,对人物的描写也只停留于表面。而《小李婶》则生活细节丰富,人物有血有肉、丰满生动,语言也很个性化。两位作者虽都出生于农村,但观察事物的粗细、提炼材料与思考问题的深浅却大不相同。⑶典型杂记的讲评,每次选择一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杂记作细致分析、讲评,选择的杂记可以是佳作,可以是病例,也可以是优劣参杂,却有代表性的杂记。好的杂记通过分析,起到示范作用;有毛病的杂记,指出弊病,“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优劣参杂的杂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修改弥补,臻于完善。如文章短小可刻印给学生,师生共评,这种师生一起“解剖麻雀”的方法,往往比学生自己写一篇更有收益。2、学生讨论、讲评。讲评的目的,主要是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师的讲评,虽然也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分析方法是一个教师思考
的结果和水准的表现,学生只有亲身投入讲评和讨论的实践,用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才真正做到还理论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真正体味创作与思考的乐趣。⑴杂记讨论会。每学期选择一二位在杂记写作中颇有成绩的同学的杂记,挑选若干篇有代表性的印发给学生。然后围绕几个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选择同类题材的若干位同学的杂记,围绕某类题材的文体特点进行评议,从中加深对某一题材在写法上的把握,如《包洁琼家庭生活型杂记讨论会》。下面以《毛卫红杂记讨论会》为例,作一些具体说明。毛卫红同学平时写作基础较好,杂记写作比较有特色,并已有数篇见诸报端。她杂记的总题叫《海阔天空》意即力求其杂记取材广泛,写法自由。她的每学期杂记都编写目次、后记和内容提要。我在开讨论会之前,把她五十一篇杂记目录和《冬天的故事》《胖子和苍蝇》等五篇杂记誊写或刻印给学生。讨论会之初,先由毛卫红简介《海阔天空》写作的一些背景材料、写作设想、过程、体会及对其杂记的评估,然后请组长前来选取我根据毛卫红杂记的特点设计的六个议题,每两组讨论同一议题,这六个题目是:a、谈谈毛卫红同学杂记的语言特点b、从毛卫红杂记目录和所印五篇杂记,看她的题材类型和选材方法c、如何评价毛卫红五篇杂记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d、评毛卫红笔下的人物e、谈谈毛卫红的描写手法f、谈谈毛卫红杂记的若干欠缺和我们的期望。要求在评析过程中,结合五篇杂记适当举例。并指定一组作总结发言,用10分钟时间供大家阅读讨论,组长收集意见,组员准备补充。在这段时间里,各组可以派人向毛卫红询问有关写作细节,每两组发言结束,教师作适当点评,最后留出作业:选择毛卫红的某一篇杂记,写一段评语,讨论会气氛热烈,发言者集思广益,分析细致深入,因两组讨论同一议题,形成竞争态势,所以每个成员都有压力和责任感,水平发挥超乎寻常。⑵热点、现象讨论会。社会生活中会有很多热点、现象令人关注,由于影视、报刊的宣传和传播,这些热点也成为中学生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而且很自然地反映在杂记中,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把握当前人们的各种心态,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认识能力,我们想通过热点讨论的形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试以“毛泽东热”为例。中学生对毛泽东的过去了解不多,在这股热潮中他们只是出于新奇或凑凑热闹的心理,为了使学生懂得那段历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我这样安排讨论会的内容:首先,我指定在杂记中谈论过毛泽东的十位同学,分别按以下10个题目从不同侧面介绍毛泽东:(这些题目学生在杂记中都有涉及)⑴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⑵毛泽东的爱情与婚姻⑶毛泽东的道德与文章⑷毛泽东的功与过⑸毛泽东的家庭与中国革命⑹毛泽东轶事⑺毛泽东的个性与爱好⑻毛泽东的人际关系⑼毛泽东与抗美援朝⑽毛泽东与文革。介绍过程中同学们按见闻所及可适当补充,然后以《我心目中的毛泽东》为题作即兴发言,谈对毛泽东的认识和看法。教师作好小结,最后以《红太阳盒带及其它的效应好不好》为题,开展辩论。⑶杂记小报讲评会。每学期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杂记中的佳作编写1-2篇杂记小报,然后将杂记小报展览出来,供大家阅读评论。在讲评课,要求大家围绕小报的内容与形式展开讲评,针对某一张小报亦可,全班综合性分析亦可,要求目光敏锐,有独到见解。3、学生自评。评论别人的杂记是一种眼光,而评论自己的文章需要另一种眼光,如何把评人与论己结合起来,把写作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在落笔前胸有成竹,落笔后居高临下,能够用成熟的、老练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习作,我想,学生自评杂记,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⑴解答提问式。学生中有一类杂记写得较有特色和个性,但学生见仁见智颇有争议。这类杂记可以通过讨论来加深学生思考,又有利于写作的借鉴。而由作者来当场解答学生的提问,是另一种讨论的形式,颇爱学生欢迎。通过问答,一方面使我们了解到作者对写作的思考过程,同时又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评价文章的尺度和方法。⑵自我评估式。选择若干水平中的同学,按自我评估要求,事先作些准备,然后按下列程序进行评估:⑴按一定要求对自己的杂记估分 ⑵说说自己杂记的优缺点,并说明理由 ⑶谈谈如何修改,朗读修改后的杂记 ⑷师生补充评估意见。这种方法对学生写作态度的端正和自我认识能力的增强较有帮助。⑶经验介绍式。约请杂记写作突出的同学谈谈写作杂记的体会经验和自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g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