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02 01:2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欢迎阅读!
文化建设,班级,背景,实践,思考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新高

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程求学校和班主任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班级文化成为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成为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好的班集体,一定弥漫着文化芬芳,一定是一个融洽而和谐的整体,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精神家园。打造班级文化,就是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可以说意义十分重大,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一、“润物无声”——美丽的班级物质文化

人是环境的产物。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即加强班级的环境建设,可以说是班级文化设的“硬件,是班级文化外在的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班文化的基本尺度。可以说,班级美了,班级靓了,处处透射着文化的芬芳,处处涌动着文化气息,就会收到“无声胜有声”“润物”于“无声”之境界。 卫生“攻坚战”。如果说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基础,那么环境卫生建设便是这基础中的基础,硬件中的硬件一个班级讲究卫生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将是“一好”带动“百好”的至高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则无异于打一场“攻坚战”。它要求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班级里的全体师生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行为和社会公德心,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因而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这么多年来,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感觉到目前的方法效果最好。一是分割卫生包干区,细化到每一扇窗,让学生自领劳动任务。二是学生自觉打扫和班干督促相结合,很重要的是班主任要不定期抽查评比。我们经常利用学生上体育音乐等课回班级之际突袭让学生列队于教室后排,一齐向前看欣赏每个人的桌肚和地面;三是对不讲卫生行为的惩戒,主要是写题为《垃圾》的作文,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效果是平常难得一见地上有纸屑杂物,一周只需扫地面一次,一个月象征性地拖地一次,学生书包和位肚里物品摆放有条理,养成了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良好习惯。 墙壁会“说话”。我们努力开垦教室四周的墙壁,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具有浓厚气息文化氛围,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天地,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让我们的墙壁也会“说话”,墙壁成为班级文化的视窗,呈现出亮丽的风采。

“班训”成了学生作文常常引用的内容;“每日一句”既是当天值日学生在勉励自己,也是在激励别人;“班级之星”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周一评才能获得的学校流动红旗更是牵动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教室前边的三块板面可以说是小而全、短平快。 板块一:“红领巾对你说”,时刻提醒着学生本月和细化到本周的自我教育主题。如“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学会感恩”等。 板块二:每天中午10分钟的韩语在线”(班级有韩国学生)其目的不是真的学习多少韩语而是感受一种文化,营造文化的氛围。

板块三:“问题角”,学生按学号值日,每日一问,内容方方面面,天文地理,稀奇古怪都行,第一天问,第二天答;答后还得提防同学们的当场提问;谁都不想被问倒了,所以所提问题都得认真准备。这个小栏目,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愉悦教室人文气氛,增进学生团结非常有帮助。教室两侧墙壁,一边是学生自编自选的名言,定期更新;另一边是“艺术角”“小作家”在此展秀美文笔,“小画家”涂鸦于此,还有剪纸、手工等等。讲台的对面,主体是黑板报,常换常新,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板报一边是一棵树——“成长树”,谁能在“树”上长叶或结果,则代表了一时的成长和进步;另一边又是一棵树——“心灵树”重要节日的贺卡,学生生日的祝福,

1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读书实践的书签,随风摇曳,好象在诉说每一个童真的心。板报下面,50名学生50个小阵地,一周一贴,展示读书笔记、小报等等,我们美其名曰“文化墙” “图书角”成风景。教室的一角是“图书角”“书虫”们的面包坊,“书迷”们的溜冰场,“书痴”们的加油站。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使我们班学生受益菲浅。我们班书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是书,学生宿舍里也是排着很多书,学生自习时手不释卷已然成为班级亮丽的风景。致力于此,缘于曾看过苏霍姆林斯基就阅读发出的感慨:“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

二、“春风化雨”——亲切的班级行为文化 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班级行为文化是指在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温馨的班级行为文化犹如“春风化雨”,学生在满足活泼好动、乐于边玩边学的天性的同时,让他们在文化的把玩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的实践中感知文化的真谛。可以说班级行为文化活动是班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凸显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我们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着一个认识不动摇,那就是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不会象许多人担心的那样影响学习,而是更有利于学生情感教育、集体团队建设和学习成绩进步。所以,我们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秋日野炊、春季长跑、捐款捐书、节庆活动、数学实践以及广播操比赛、“班际篮球赛”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还根据班情灵活组织学生活动,设计班级吉祥物、班徽活动;请学生家长走进班级走近学生与大家面对面谈作为父母的期望和憧憬,触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最敏感的神经;中秋节组织住宿生在操场绿地毯上开“月光晚会”,让温馨与祝福植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平常开展得比较多的是生日祝福、感恩亲情卡片制作或以组为单位的读书笔记展览、学习小报评比等活动,活动的成果即时展示在教室的“心灵树”或“文化墙”上。活动中,用自备的摄像机、照像机录下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做成多媒体课件播放给他们看,成了他们最美的精神大餐。

学生在实践中经历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成功。行为文化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特长,又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行为文化活动让我们知道只有实践的舞台才最生动、最鲜活,只有实践的力量才最有力、最有效。

三、“随风潜入”——温馨的班级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约束、评定言行和品格的内在尺度,使之朝着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果说,班级物质文化是“润物无声”,班级行为文化如“春风化雨”,那么班级制度文化就是介于人与物之间而“随风潜入”“钢柔相济”,为班文化育人“保驾护航”

对于班主任来说,要根据教育目标组织全班学生建立一整套民主的、实用的班规班约,置班级于制度之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们建立班规班约注意突出两点,一是班规班约的可行性,班规班约努力体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如学习制度,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等;二是班规班约的灵活性,某一阶段学生的变化和表现有所差别,我们就让班委会组织大家讨论后及时进行相应的变动。因为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所以对大部分自觉的孩子首先起到制约作用。工作中,“对照公约”便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使一小部分不守规矩的学生受到惩戒时毫无怨言,极力体现着为师者的客观与公正。

班规、班约的制订、实施离不开一个正直、团结又有战斗力的班干队伍。选举班委成员我们突出一点,那就是真民主。程序是,先选出班长:学生自我报名竞选班长;报名者演讲;大家举手选举班长,每个选民只有一次举手机会。再选班委会成员:班长提出副班长推荐名单两人,学生举手选出一人;正、负班长商量学习委员人选两人,大家选一人;然后依次是课代表,组长等。那些工作中怕累、不负责任者将出局。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则力忌班主任的“家长制”作风,而由班委会商量处理意见并在晨会上向大家公布,达到“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

2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VH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