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史教篇》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科学史教篇》读书笔记
《科学史教篇》最初发表于 1908 年 6 月《河南》月刊 第五号,署名令飞,此文仍是写于鲁迅于日本留学期间,这 一时期的论文一直被学界视为承载鲁迅早年思想的重要文 本。《科学史教篇》以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引入,论证科学 知识对于促进社会改革的重要性,梳理科学在各个时期的发 展史,从古希腊自然科学发展的源头讲起,细数阿拉伯科学 发展史、中世纪神学、17 世纪的科学复兴,一直到 19 世纪 产业革命。与《人之历史》只是介绍或者说稍加倡导进化论 学说不同,《科学史教篇》已经不仅限于简单的事实陈述, 而是对于科学发展史实以及由此引出的相关社会现象做出 评析。我认为,感知学习此文的一个重点就是学习鲁迅先生 这样夹述夹议的论证方法。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艺术虽然繁盛,但科学方面也仍 然是大奠基时期,虽然他们的学说很多在今天看来是错误 的,但是它们敢于探索宇宙之未解之谜,精神之振奋与近代 学者的科学精神也无二异。从这一个层面出发,鲁迅批评了 两种盛行的观点:一是对于古人的“苛责”,二是认为一切新 5 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 第 25~44 页学说都是继承古人的。这是笃古之人自欺欺人之言,联系到 今夕国内死守国粹之人,他们认为今夕之学术,其实都是我 国数千年前就有之,如此抱残守缺之心,对于接收新知识是 有弊无利的。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衰落,阿拉伯文化开始蓬勃生长,但信息复杂使一些荒谬的观点生长,科学反倒受到了轻视。阿 拉伯的科学在于整理已有
的成果,而不重视科学实践,使得 幻术兴盛,研究变得虚妄,这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有所错误, 却也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言下之意为,鲁迅先生主张发展科 学应当重视理论结合实际,找准正确的研究方法要比蛮干更 加重要。
中世纪神学当道,基督教国家的学术发展虽说兴盛,但 是理论科学占多数,与重视实际的实用科学有所不同,基督 教各国在科学方面的发展没有进步反而受到基督教的遏制, 科学的光辉黯淡。究其原因,人们的思想受到神学思想的压 制,被尊崇为精神食粮的《圣经》做了科学裁决的依据,教 会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对于科学研究的妨碍也十分大。
纵观科学的发展历程,鲁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个段落也是鲁迅在此篇中透露出的夹述夹议方法的最佳体现。“由是观之,可知人间教育诸科,每不即于中道,甲张则乙 弛,乙盛则甲衰,迭代往来,无有纪极”,“所谓世界不直 进,常曲折如螺旋,大波小波,起状万状,进退久之而达水裔,盖诚言哉”。(P28)不仅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符合这个 规律,文学艺术发展也是如此。这可以看作是鲁迅对于世之 科学发展历程梳理过后对于其发展规律的反思,这也与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的“事物发展过程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 上升”的看法不谋而合。
十七世纪中后期,科学事业再次逐渐兴盛起来,在这个 部分,鲁迅细数培根与笛卡尔的主张与学说,提出这样的论 断:“至其方术,则论者亦谓之不完,奉而不贰,弊亦弗异 于偏倚培庚之内籀,惟于过重经验者,可为救正之用而已。若其执中,则偏于培庚之内籀者固非,而笃于特嘉尔之外籀 者,亦不云是。二术俱用,真理始昭,而科学之有今日,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P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