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孩子沟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欢迎阅读!
与孩子沟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与孩子沟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否则孩子会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喜怒无常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与孩子沟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姿态要平。就是要以和孩子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不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姿态。我们大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人谈话沟通时,谁也不喜欢对方那种端着架子、对你动不动就发
号施令的架势。因为用这种姿态讲出来的话一定是命令式的,不容分说的,必须服从的语气和口吻,给人心理上一种不平等、不舒服的感觉,自然也就不愿接受。对于自我意识、平等意识渐渐成长的青少年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在进行家长培训的过程中就有这个训练,让一名家长扮演“孩子”的角色,接受接受家长用手指着鼻子、脸的训导。虽然很简单的一个动作,通过体验,家长们感触很深,真实感受到了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持有平等姿态的重要性。
其次,站位要准。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应该认请自己应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他对你说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一定要站在旁观者协助者支持者的位置来给孩子提供建议,指导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站在当事人、行为者的位置,来代替他解决这件事情。比如孩子今天回来告诉你这次考试没有考好。这时,你不要一下子着急了:“怎么回事?为什么考得这么少?考成这样还想上大学啊?”一下子就站在了孩子也就是行为者本身的位置,比他还着急、还投入,还烦恼。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为你学习为你做事情,假如你有点批评抱怨的成分他就会感觉很委屈,就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和反省自己。其实孩子告诉你这件事情,一说明他诚实,二是期望从你这里得到帮助。所以这时家长要站准位置,认识到分数是孩子的,不是你的。你应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待这件事,这样你就能中立的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成因,让孩子感觉到你能帮助他。比如你可以问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没考好啊?有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这样孩子会感觉到你没有逼迫他,你在帮他找原因、出主意,共同解决问题是他的朋友和支持者。站错位置的后果,往往就是以后孩子什么也不对你说了,关上了和你沟通的'大门。也叫亲子关系中断。
第三、听要用心。学会用心倾听是进行良好有效沟通的第三个必要前提。认真耐心地去听孩子说什么,讲什么。
二是只有用心地倾听才会了解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获得什么,我们家长才可能真正给予他(她)具体的指导和教育,达到沟通的目的。
第四、问要简问。在与孩子日常的沟通中,家长们问的最多的,
一是生活起居上的,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对孩子的拳拳爱心溢于言表,但有的孩子却不领情甚而反感,嫌烦嫌妈妈太唠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