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吼不叫教孩子》读后感》,欢迎阅读!
《不吼不叫教孩子》读后感 音六小 吴桂珍
2015的寒假生活过的很充足,因为闲杂时间我看了《不吼不叫教孩子》不发火的育儿法这本书。想想平时对儿子的教育还是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也经常听到别人教育孩子的各种各样的方法, 一切都显得很迷茫。可当我看完这本书,给了我这个做母亲的人很大的启示。
首先:这本书用很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不能光说不练,也不能对孩子太苛刻,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也不能不闻不顾的去模仿别的家长的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张扬孩子的个性。还有以前的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小时候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和现在的父母的生活环境的教育方式的不同。有些时候放手也是一种教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要时再收回来。
其次:我再说说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不吼不叫,让赏识成为孩子的生活动力
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他们的自信心,它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说过:“快乐地生活,不仅仅意味着需要知识,而且还意味着需要信心。”因此,家庭教育首先是应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在吼叫声中让孩子丧失信心。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自信心呢?
(一)别把孩子的缺点无限扩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何况是孩子呢。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也充分可以看出人是优点和缺点的对立统一体,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父母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直接攻击孩子的缺点,甚至把缺点无限扩大,那只会引起他的反感,而应先赞扬他的优点。比如:孩子很粗心,我们可以先夸她做事很果断,就是细心差了一点;而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某些缺点正是他的个性所致,完全不是他自己所能控制的,对于这样的缺点,我们要采取接受的态度,同情孩子的缺点,然后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二)避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是一种规律。“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则变成了一种伤害。父母把磨难和体验都包办了,都给省略了,看上去孩子一切都顺利了,舒适了,结果却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会使孩子变得软弱,依赖性强而不能独立,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并使得孩子变得无能。那么如何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遇到困难鼓励他战胜它,这就是真爱。其次,我们要对孩子严爱有痕,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我们父母应保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态度也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再次,要给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俗话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科学的惩罚教育。比如: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不是很好,就可以在他以往看电视的时段减少约定的时间,或减少零用钱,而且还要说到做到,不能有丝毫的妥协。最后,对孩
子的爱要把握好“尺度”。每一个父母都会把满腔的爱心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个“度”,过分地宠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你的“爱”中“淹死”,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
(四)在巧妙的赞美中让孩子树立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要与人交往,而在此过程中,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强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情感,也能启迪人们内在的动力,使人们怀有一种积极地心态,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成人尚且如此,依赖成人评价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一滴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都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对于学习中的孩子来说,更能唤起他们强烈的进取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其深刻的含义大家都明白要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相信“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的愿望一定能实现”、“这点挫折算什么”… …假如孩子能拥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我儿子就缺少自信,所以我恰当赞美,多鼓励让孩子找回自信。
二、不吼不叫,在沟通中培养亲子关系
台湾的一名心理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在很多亲子交谈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父母在自说自话,而孩子是无动于衷。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多交流,却和同学十分谈得来。这样的状态就要求父母在于孩子交流时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艺术。
(一)平等的关系是沟通的前提。首先,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做孩子的“审判官”。长此以往,这种情形就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甚至还可能走向极端,当他忍耐到一定限度时会奋力一击,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其次,我们要明白孩子绝不是父母的出气筒。再次,我们要做孩子交心的好朋友。
(二)拥有良好的沟通方式
良好的家庭沟通方式是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样的沟通方式才能有益于孩子人格的形成于发展。
1、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应以朋友的身份给孩子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尊重父母。
2、孩子一旦有错,应暂时克制自己愤怒的情绪,平静地和孩子沟通,好好引导孩子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3、对孩子不要反复唠叨。在父母眼里,总觉得孩子还小,需要反复唠叨,殊不知,孩子却已经慢慢把自己当成大人了,这时的唠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抵触情绪。
4、切忌按照自己的情绪来对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事情,父母都应该有一个评断的标准,不能因自己的心情高兴与否来随便改变对一件事情的看法。
5、对孩子的做法不要断章取义。当孩子陈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听完,这样既会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也会使父母了解事情的始末,以致作出正确的评价。
(三)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人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内向,认为是孩子的性格所导致的。其实他们不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L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