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小记

2023-05-03 06:4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小记》,欢迎阅读!
蝌蚪,小记,妈妈,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小记

今天教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对于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小蝌蚪是如何发育成青蛙的,课堂表现也比较好。另外,教室里的一体机坏了,所以这节课没有用课件,但是同学们的积极性不减,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同学很多。

本课有如下特点:

1.配图精美。精美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及复述。 2.对话生动,适宜进行分角色朗读。 3.动词精准,值得积累感悟。 教学过程:

1.检测朗读:第一自然段,关注生字“塘、脑、袋、灰”。 2.挑战读第一自然段

3.你们能够记住小蝌蚪长什么样吗? 说一说:______脑袋 ______身子 ______尾巴

学习“塘”字时,我问大家“能给塘组什么词语?”顿时有好多同学举手,第一个同学说“池塘”,接下来就开始有同学组词“糖果”、“唐代”……这时候我引导大家关注“塘”的偏旁,马上有同学说:“提土旁的字都和土地有关,塘是一个地方,有土有水。”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了组词“水塘、荷塘、鱼塘”,大家对于这些词语的意思都很容易理解。

接下来在学习“脑”时,很多同学还记得一年级时学过的“月”:“月”在左边表示假月亮,其实是肉,和身体有关。在读“黑灰色”时,我问大家:“黑灰色”是偏向黑色还是灰色?”大家也都知道是偏向黑色,因为他们看到的蝌蚪都是黑黑的。

学习了这几个词语后,同学们对于第一自然段也非常熟悉了,能够快速看着填空说出小蝌蚪的模样,第一自然段也基本能够背下来了。

4.教学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多音字“教”,学生对于这两个读音比较熟


悉,组出了很多词语,比如“教书、教我”、“教师、教室”。

在这一段中还要关注“____________”,以及动词“迎、捕”。学生一开始容易把“哇”读成“啊”,但是大家能够感知到“游哇游”表示游得很慢,小蝌蚪找到鲤鱼阿姨时已经游了很久。另外,在指导朗读时,我先让学生做一做“迎上去“的动作,做过动作之后,很多小朋友知道了原来在朗读小蝌蚪的话时,语速要稍微快一点,因为小蝌蚪很着急。

之后我还让两个小朋友上台画一画小蝌蚪的后腿,两个小朋友画得都很好,大致画出了蝌蚪后腿的模样。

5.圈画青蛙的模样,说一说青蛙的样子,讲一讲故事。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同学们用方框框出青蛙的样子,大家寻找的速度很快,我就相机板书“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绿衣裳”“白肚皮”。大家看着板书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并且小组内试着练习把一二三自然段讲一讲。

在课堂上,我还请了两个同学上台画一画小蝌蚪的前腿,下课后还有同学不过瘾,又在旁边画了一只小蝌蚪,同学们也知道小蝌蚪在长出后腿和前腿时,小尾巴会变短。

6.学习“反复”。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反复型”的童话故事。小蝌蚪问了很动物,每次情节都差不多。小蝌蚪找了三次妈妈,一问不成功,二问不成功,三问成功了。今天粗粗地讲这个知识点,发现大家还是容易接受了,我后来又举了《三只小猪》、《三兄弟》之类的故事,还读了书上的《大象做衣服》、《小狗找工作》、《啄木鸟开店》三个故事,接着便让小朋友们学着书中的样子写一写自己的故事。大家写25分钟,我巡视了好几圈,发现班里有六个小朋友干坐着说不会写,其他同学都下笔写了,有的同学还把故事写得特别长。

1.识字与文本相结合,注重生字的理解与运用。本课生字的字域与学生生活实际很近,不难理解,但是很多词语却很值得学生积累和学习,例如“迎上去、追上去”这些词语非常准确的描述了小蝌蚪游动的状态,以及急于找到妈妈的心理,让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做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K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