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特征

2023-06-08 15:3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特征》,欢迎阅读!
人物画,意象,写意,中国,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特征

作者:孔瑞娜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5

要:意象造型是中国绘画独特的造型观念,是以形象创造审美意象来传达创作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情感的,意象是物化的情感符号。本文试图通过对意象造型观的涵义阐述,论述如何继承和发展意象造型观,以求证明中国意象造型在写意人物画的价值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写意人物;意象;造型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86-01 一、渊源与流变

中国人物画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和描绘对象的造型艺术,其凭借独特的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浸润,常青于世界艺坛。《周易》云: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讲述了的关系,立象是为了尽意又是依赖于而存在的,可见意与象是相互统一不可分离的。意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识,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意象,作为意和象的复合名词,最早是在是在南朝梁刘鳃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文曰: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中国文人眼里自然界中的物象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把对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追求转移到对特定的自然物的赞美和欣赏,使审美对象物化、人格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使其具有了其它民族所没有的特殊的含义和内容,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哲学家和文人的探讨,这一理念就被传承和发展至今。 绘画中的意象表现不是对客体的具象再现,而是作者通过抒发艺术情感和思想感受,追求个人体验的心象表现。它是通过对客体的观察和体验来表达主观的意念情感,借助客观物象再现精神世界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写意人物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从萌芽到成熟时期都体现着对中华民族意象审美的探索和发展,它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对精神生命和自然进行观照,讲求的是人在自然中所体悟到的精神、思想、情感的表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象审美法则是中国意人物画的独特审美法则。 二、写意人物画意象造型观

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对的表现,在谢赫的《六法》中也明确提出气韵生动是表现人物画的核心精神所在。传统中国画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儒家、道家的影响,文人画家对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乐的精通掌握,给中国文化营造了一种崇尚人与自然和谐、超然物外的意象表现意境。对画面人物位置的安排,对物象神态、神韵的深入刻画,对情节和细节的精心描绘,画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抽象概括和表现,抒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与观众产生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鸣,得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例如《韩熙载夜宴图》中,只是通过几片分割画面的屏风和一些简单道具,就给观众造成一种室内热闹夜宴的感觉。

中国画造型的意象,所体现的主观与客观的合一,重神尚韵、重视心性、尚意重趣以及所包含的虚实观、空间处理,都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古代文化哲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意象所体现出的主客关系就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庄子以为宇宙主体,处不在,作为个体的人,应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气度,达到万物与我为之之境。中国写意画创作并不仅仅是对客观物象的逼真的写实再现和画家感性的再现,更是对画者及观众心灵深处的洗礼,通过追求物象的形似立象,通过其骨气而表现精神。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古之画能够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里形似指的就是物体的表象,而骨气是所要传达表现的精神。所谓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就是暂时撇开形似而注意骨法的表现。

三、当代写意人物画意象特征的创新及发展的意义

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探索,是在根植于传统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展开的。传统的造型观念是为古人的思想意念服务的,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因此只有认真研究古代写意人物画的精神内涵和本质,才能更明确认识古人的思想意境和造型观念的结合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传统写意人物画基础上有所发展。绘画创作,重点在,强调绘画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意象造型的角度来说,是画家感情的形象化,将物象化为意象的过程。当代画家既遵循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创作思想,也汇入新时代知识结构、艺术思潮等多种元素,呈现多样的景象,其中当代意象类型画家如田黎明、周京新、刘庆和等,他们继承传统、融会中西,拓展当下写意人物画的意象造型观,开创了新的笔墨形式和结构。

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绘画风格、题材、意境的追求都在向多极化发展,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是通过直观的绘画语言实现其审美价值。艺术的创新是通过具体的笔墨、绘画语言、形式的大胆突破最终呈现于作品上。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7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