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园共育研修总结》,欢迎阅读!

研修总结
甘霞萍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而且,由于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家庭影响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幼儿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各的内涵,其特点、原则、方法、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教育对象是同一的,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通过学习家园共育,我了解了家校合作理论支撑是建立在突破传统观念的“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基础之上家园共育理论,认识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学到了很多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好方法。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力军,是操作者、执行者,教师只有角色到位,才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性。那么,幼儿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呢?
首先,不能将家长仅仅看成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不能将家长工作目的仅仅看成是教育家长,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当然,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长从总体上说,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幼儿园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但家长从孩子出生后,就看着他(她)成长,对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又是许多教师所欠缺的。实践还表明,当今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双方才能互相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育局面。 家园共育的方法:
一、选择共育目标。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将班上的月目标、周计划张贴在“家园共育栏”中,向家长通报。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需要家园共有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使家长明了,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二、经常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园联系栏和家校网等。如设立“夸夸我的好孩子”信箱、电话沟通、“10分钟家长会”、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进行交谈等。 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家园互动,利用网络进行家园互动是新时期与家长交流一个非常直接、有效的新型交流模式。那么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互交流?第一利用网络建立幼儿园网站,幼儿园网站内容有园务管理、园所动态、班级在线、教学与研究、安全保健、快乐宝贝、教学资源、亲子乐园、家园共育、教师园地、特色教学、网上报名、网上咨询、园长信箱等等。可谓是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第二建立班级QQ群,利用班级QQ群发布班级通知、上传班级活动照片、展示幼儿作品与成果等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和育儿互动。
总之,我在进一步学习幼儿园家园共育理论的同时,围绕促进幼儿园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展保教、保育工作,认真查找家园共育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好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努力形成自身的家园共育教育教学特色,为我园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