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情境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怎么上》,欢迎阅读!

跨学科主题学习情境下的道德与法治课
怎么上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其中,反复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如何实现跨学科学习呢?下面以第一学段道德与法治课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什么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也明确指出:“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到小学,如何做好入学教育,达到让学生“入学适应良好”的目标?我们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中“法治观念”方面的相关内容:“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健全人格”方面的相关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感知并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责任意识”方面的内容:“热爱学校和班集体,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关心和帮助他人。”结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等单元,整合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中的相关
内容,如一上语文教材中的《上学歌》和数学教材中《认识1-10》《位置和顺序》等内容,确定了“校园”这一跨学科学习的主题。
因为这个主题是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的,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对新学校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一探究竟,渴望了解学校。“校园”这个主题的提炼,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这个主题下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这个主题在很多学科中都有相关内容体现,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实践证明,学生对“校园”主题学习充满兴趣,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怎么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在低年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有趣”“好玩”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确定了活动主题之后,教师要根据前测的情况设计具体的探究任务,并且用一个真实表现性任务贯穿活动的始终。比如在“校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逛教室”“逛校园”“校园小导游”等探究活动,了解了校园里的各个地方以及它们的功能,还有他们感兴趣的部门的工作以及职能是什么,以及学校和班级有哪些规则。学生通过扮演小记者,用规范的句式采访校园内的任何自己想采访的人,比如校长和保安;扮演校园小导游,用清晰有条理的语言向家长和来宾介绍校园景点。
这个单元的真实表现性任务就是做校园小导游,向家长和来宾介绍校园景点。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必须对校园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所以要“逛教室”“逛校园”,熟悉校园内重要的场所和景观。他们还要采访校园内的师长,了解更多关于校园的故事;还要画出最佳游览线路图,借机又认识了很多生字。为了讲述得精彩,还要练习写导游词,学习小组合作,观摩导游是怎么工作的……
没有教师的灌输和说教,借助“校园”单元的活动,学生真实理解了功能、分工、服务、规则等概念的内涵,从而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怎么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更新教育评价观念。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倡导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严格遵守评价的伦理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果评价要全面关注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现。过程评价要更加关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增值评价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励。”
还是以“校园”主题学习活动为例,我们为学生的探究过程设计了若干份评价单。如在采访校园里的人员时,要请被采访人对采访者评价,不仅要评价采访者能否清楚明白地问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还要评价采访者问问题时的态度是否大方有礼貌。在“校园小导游”活动中,我们请被邀请的家长为孩子们评价,不仅要针对他们的介绍内容,还要针对介绍时的外在表现是否大方有礼进行评价。
我们的评价大多采用星级制,达到某个星级就会贴上几朵小红花,每个评价人都可以给学生贴上小红花。活动最后,每个学生的评价单上都会贴满了小红花,当然每个人获得的小红花个数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对这些特别看重。因为是星级制,所以每个学生都会获得小红花,而不会像以前,有人会空手而归。孩子们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满满的鼓励中快乐地成长着,他们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越来越自信大方,思考越来越全面,表达越来越流畅,核心素养得到积极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有着丰富的资源,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3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