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几点思考

2023-07-07 09:3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社会学,中国,社会主义,思考,特色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治理》 2020年第10



刘应杰 国务院研究室调研组组长、信息司原司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这体现了对社会学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最根本的经验理论总结,是最具创造性的实践成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论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指南。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要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之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分析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试图从现有学科理论的角度予以解释和阐明。特别是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发现中国的发展成就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说明和解释,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都与他们所熟知的很不相同。国外社会学家用来解释中国社会发展和变迁,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成为摆在全世界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面前的一个“中国之谜”。甚至有人说,如果能够解释和说明这一“中国之谜”,就能够凭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项伟大发明,就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已经证明其强大生命力,它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方面的作用,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有的,也是过去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所不具有的,可以说,结合了两方面的所长,而又避免了两方面之短,充分显示出独特的综合性制度优势。笔者思考,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否也有一个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与

“看得见的手”的相互作用问题,“看不见的手”就是社会自我运行,其中包含了社会规范社会自治和传统习惯等文化的力量;“看得见的手”主要是指政府的调控和管理作用,这些与西方社会都是很不相同的。中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有条件也有责任来研究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和中国是如何发展的,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做出社会学的中国贡献。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要回答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变迁的重大问题。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迅速和大规模的社会变迁,包括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这提供了社会学观察和研究社会的难得机遇和最佳土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有几个最具中国特色的关键性指标:一是社会流动,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工潮”;二是社会分化,包括分化出全世界特有的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还有迅猛发展起来的民经济所有者群体;三是社会结构变迁,特别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迁,正在经历从封闭到开放到融合的过程;四是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等;五是社会现代化,中国正处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关社会现代化的理论,中国社会学者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研究和发声,提出我们有关社会现代化的看法,也包括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看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代化的“中国选择”和“中国道路”。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要突出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概念,是中国提出来的,也阐述得最多,这是对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探索,具有最突出的中国特色。比如社会建设,包括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事业,解决人口、就业、住房、贫困等社会问题,还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等社会工作。比如社会治理,包城乡社区建设、各种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丰富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有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特别是可以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大流行,总结中国的防控经验,深入研究和阐明社会治理的“中国之治”。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国内外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建立和形成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包括社会学的概念、范式、认知和体系,这些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与国内外社会学对话的平台。研究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毫无疑问要结合中国实际,总结中国实践,突出中国特色,但也不是把以前的所社会理论推倒重来、完全另搞一套,而是要充分研究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只有站在别人的肩上,才能高人一筹而有创造性的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一定要处理好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要结合体现中国特色,研究总结出普遍规律。一些社会学已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等,都可以很好地加以借鉴。例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划分,据此所作的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在微观分析中所包括的社会角色、人的社会化、社会行为、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区自治等;宏观分析中所包括的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问题、社会管理社会制度社会发展和社会指标、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等。应该在这些概念和框架中,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科学认知的高度,以此来建立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3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