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年高考高中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滴滴顺风车》,欢迎阅读!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滴滴顺风车
滴滴出行高考考点分析
热点事件
据中新社报道,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公布了最新产品方案,同时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试运营期间,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过去存在问题
滴滴司机的加入门槛太低,对私家车车主没有严格的识别与考核机制,以至于顺风车司机队伍良莠不齐。
滴滴对乘客的反馈信息不够重视,存在管理疏漏
滴滴出行的作用
当滴滴取消顺风车业务之后,很多习惯搭乘顺风车出行的人感到很不方便,尤其是夜间出行。
改进之处
除联合公安机关对注册车主进行综合背景审查外,还引入了失信人名单筛查制度。再加上已有的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措施,乘客有了更多安全保障。
对滴滴和其他共享出行企业而言,必须坚持在实践运行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不断提升。
高考考点
创新与安全 反思与进步 全面看问题 发展
多维角度时评
滴滴顺风车回归,还需优化完善
浙江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发生后,滴滴在全国范围内下线了顺风车业务。时隔一年多,乐清杀害女乘客的滴滴司机早已被执行死刑,滴滴顺风车也迎来了回归。
滴滴顺风车业务方便了乘客出行,因此,当滴滴取消顺风车业务之后,很多习惯搭乘顺风车出行的人感到很不方便,尤其是夜间出行。但滴滴顺风车业务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滴滴司机的加入门槛太低,对私家车车主没有严格的识别与考核机制,以至于顺风车司机队伍良莠不齐。另外,“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还暴露了滴滴对乘客的反馈信息不够重视,存在管理疏漏。 经过一年多的“蛰伏”,滴滴顺风车此次回归也就格外引人关注。滴滴顺风车是否吸取了以往血的教训,在安全方面有所加强?
应该看到,滴滴有了不少改变。如在联合公安机关对注册车主进行综合背景审查之外,
引入了失信人名单筛查,失信被执行人无法注册成为顺风车车主。滴滴还将原有的“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根据用户最近收到的评价、投诉等信息进行履约、友好等多维度综合评估。 此次滴滴顺风车出台“女性乘客20时以后不能打车”等规定,也引发了舆论热议。滴滴添加这一限制,初衷是为了保障女性乘客的安全,但为什么是20时,不是21时、22时?如果女乘客在19时打车到较远的地方去,到达目的地要到凌晨了,虽然她打车符合规则要求,但同样也会暴露在滴滴意图防范的可能危险之中。
所以,就算滴滴这一规则有合理性,也不能简单“一刀切”,如果改成在20时后不能接女性乘客的远距离单子,或许更为合理。而且既然女性乘客可能面临危险,女司机也可能面临来自男性乘客的侵害,对此,是否也该出台夜间对女司机的相应限制措施?
此次滴滴顺风车回归,希望是系统优化升级之后的回归,弥补管理漏洞,才能避免重蹈“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的覆辙,才能让广大乘客在享受顺风车带来的便利同时,又能获得必要的安全保障。当然,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需要舆论加强监督。时代在快速发展,形势会随时变化,相应规则也要随之调整,这样才能让顺风车等社会服务业务得到持续优化与完善,从而更好服务社会。
顺风车回归,安全与公益是关键
据中新社报道,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公布了最新产品方案,同时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试运营期间,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滴滴顺风车去年8月27日宣布下线,如今再度回归,说明顺风的“拼车出行”确实有现实需求和社会意义。人们关注滴滴顺风车,在于它是网约顺风车的典型,是行业问题的缩影,即模式的公益性及出行的安全性。重新回归后,这些仍是待解的命题。
首先,顺风车与网约车的本质区别是其非营运性质,但现实中却往往成了低门槛运营的网约车。在合乘者眼里,顺风车可能是“捎一段”这样具有准公益性质的低成本出行的便利,但对服务提供者来说,却未必是做公益顺带贴补点油费,如果人人都低门槛接载,那么很难避免怀着不同目的甚至是有违法犯罪冲动的人接单。
这就要求网约车平台谨守顺风车性质,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予以必要的筛查、防范与控制。此前,滴滴在这方面也有所设计,如以乘客的路线去匹配司机的路线、对接单有频次限制等。在此基础上其实还有很大完善空间,比如引入大数据技术,对车辆周期内接单的情况进行比对研判,作出精准识别,给予逐出、提示等处理,增加网约车公益的净化能力。
其次,乘坐安全是运营的基础。先前滴滴顺风车下线正是由于短期内发生了两起恶性案件。此番回归,除联合公安机关对注册车主进行综合背景审查外,还引入了失信人名单筛查制度。再加上已有的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措施,乘客有了更多安全保障。
当然,也需理性看待顺风车的安全问题:一方面,过于严苛的安全管控,会减损提供“顺风”的意愿,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安全是体系下的安全,平台方面尽力保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乘客安全有不可预控的一面,这就需要乘客个人以及社会治安管理来有效填补漏洞。
滴滴顺风车回归,核心关注依然待解,除平台需有足够的敬畏和诚意,拿出更多管理措施,承担起应有责任外,社会也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与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