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沉迷手机”该怎么办》,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之“沉迷手机”
案例一:寒假期间,我经常隔着墙壁隐约听到小宇妈妈吼孩子的声音。正巧今天早上出门时碰到了小宇妈妈,打过招呼后得知她是要去办宽带断网。不等我再问,小宇妈妈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向我倾诉起来。
原来,小宇放假几天来,整天手机、电脑轮番上阵地玩电子游戏,不肯出门,也不做作业,吃饭时间到了也要妈妈一喊再喊才肯上桌。妈妈心中恼火,就逼着小宇出门去找小伙伴玩。 结果呢,到了晚饭时间,小宇妈妈去接小宇回家,却看到他正和小伙伴坐在沙发上捧着iPad对战,妈妈进来连头都没抬一下。这件事让小宇妈妈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爆发了出来,于是决定迅速去办断网手续。
案例二: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怎样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监督(切忌不要强势打压,产生叛逆感,会适得其反) 1 合理控制玩手机时间
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适当的玩手机。比如写完作业后可以玩一到两个小时的手机,双方要遵守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比如做家务、禁止玩手机2天。(参考上例)
2利用手机app去进行亲子学习,一起娱乐
目前3-6岁幼儿早教类app较多,适合孩子的学习。6岁以上会员一些拼音识字成语故事等app供孩子学习(益智类,知识类)。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学习,多了陪伴,促进情感。(app、微信小程序等) 3 家长以身作则
想要让自己的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家长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很多孩子沉迷手机就是从家长沉迷游戏引起的。如果家长一到家就玩游戏,不花时间陪孩子,不关爱孩子,孩子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中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首先家长自身要做到,给孩子树立榜样。
4 让孩子了解沉迷手机的危害 ① 影响视力
② 孤立不愿社交 ③影响情绪
④影响身体发育
⑤对孩子学习和认知能力有影响
5 锻炼孩子自制力 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有些孩子玩手机,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我觉得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手机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来说,他怎么玩手机。
比如,有的小孩儿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小孩儿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高压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觉,是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这种自由度是不一样的。 执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个边界。就是,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去监督他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6 转移注意力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是因为他对其他的爱好不感兴趣,如果你安排丰富的娱乐节目,转移孩子对手机的兴趣(家长可以把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教给孩子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D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