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读后感_1600字

2023-02-23 09:3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读后感_1600字》,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读后感,变革,迎接,革命
《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代的社经济文化

革》后感_1600

《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读后感1600

斗胆回答终极问题:人工智能会颠覆人类么?

从技术层面:1.短期内不要高估它。因为未来510年都是弱人工智能阶段,比如阿尔法狗会下棋,自己连棋子都拿不起,也不会打麻将同声传译,它是专用AI,类似芯片领域的ASIC,强大但是专用。实际的前进过程也比想象中艰难,从西洋棋战胜人类,到象棋,再到围棋,人类几度焦虑几度又失望;2.长期内不能低估它。因为在1030年的时间内,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一定是发展趋势,对于机器而言是不同领域迁移学习能力,它们终将具备举一反三,会贯通,创造创新能力。因为它们具备极其快速的学习能力,比如同样阿尔法狗,可以在1天内吸收百万计的金融或医疗文献,然后借助神经网络实现可靠输出模型,通过量子计算反复验证优化模型,最终形成可落地服务;3.讨论技术发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摆脱人类固有的线性思维,从指数效应角度去看未来变化,比如本话题里的芯片计算能力指数变强,硬件价格指数变低,相关研究和成果指数级进步等等。所以,短期内要稳扎稳打练内功,长期要仰望星空登高台。 从人性角度:1. 人类从来成年人般贪婪,又像个孩子般贪玩。国家原子弹,氢弹等各种核武器的存量,可以毁灭地球N次,这比颠覆人类更可怕,是直接毁灭性物理性打击。但人类又乐此不疲地研究各种核武器,因为人类觉得它可以被控制,但实际情况是乌合之众+黑天鹅,你永远不知道哪个熊孩子哪天会突然扔一枚出来;2.人类焦虑人工智能的点是怕它失控,有意识和思维。这里面有个前提是:人工智能达到这个阶段还必须人类去设计那么问题是人类有没有搞明


白自己的意识,记忆,情感是怎么诞生怎么存储?如果没有,请问人类怎么设计著名的中文屋和黑猩猩打字实验可以告诉我们:不是有结果,就是人工智能,更不会是素质人工智能。同样是阿尔法狗,它学习人类数百万计的棋盘同时自我对弈进而进化,这并不是自发意识,而是人类命令。所以,这条路还很长,诸君能不能看得到还是个问题。 设计角度:1.机器人三定律是个参考:不伤害人类,服从人类但不违反第一条,满足前两条要保护自己。需要设计者从软件硬件算法考虑,设计边界条件,规则,伦理等,这件事的难度不亚于设计一个国家,需要太多的社会学,伦理学法律经济,不同国情等知识;2. 类似基因,文化教育设计人类也有自相缠杀,也有反社会的存在,一般是基因,文化教育的缺失。机器一定具备颠覆和伤害人类的能力,如何在被控制或者自我决策条件下不做对抗人类的事情,需要从研发生产开始植入基础理念,同时后天要有一套自我管理和进化系统持续规范自己。

从政策角度:1. 法律有监管人类的法律也要有监管机器的法律,更要有过渡阶段监管它和它主人的法律而且后两者力度要更大,因为它们能力更大,神游暗网无所不及,能上天攻击各国卫星天网系统,能下地阻击光纤电缆潜艇各种矿厂;2. 政府政策。监管过犹不及 会影响其发展,不管容易出问题,如何合理地支持,需要监管者熟悉时刻跟进新趋势因地制宜,否则屁股决定脑袋的政策会起到反作用。 回到本书,几个点: 1. 技术的进化:从早期让机器服从人类设置的规则,到开复时代的基于统计,到现在基于神经网络,到后续的量子计算,技术从来都是进化的,人工智能后面的路会越来越顺;2.术曲线: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人工智能,但其实20年代就有人设计外遥控的无人驾驶汽车,经历70年代的90年代的低谷,目前是第三波浪潮,长期有耐心,短期不焦躁;3. 新飞轮效应:海量数据️新知识产品设计新体验新数据️,从数据️到产品的驱动循环。

最后,技术进步永远都是利大于弊,我们要执敬畏和勇敢之心。上世纪早期的蒸汽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到现在的人工智能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x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