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与育人艺术——浅谈管理中的六个“度”》,欢迎阅读!
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与育人艺术——浅谈管理中的六个“度”
【摘 要】在新形势下,努力改进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很好地驾驭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带班级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确保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因而,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极左或极右”, 要掌握好分寸, 把握好度, 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一、表扬但不虚夸。二、批评但不体罚。三、严格但不苛刻。四、宽容但不放纵。五、亲密但不无间。六、友善但不失原则。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艺术
近几年随着职教的不断发展,生源综合素质呈不断下降趋势。部分学生,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认识水平等方面发展滞后,辩别和控制能力偏弱,往往表现出精神空虚、道德水准下降、厌学、自由散漫,易走极端,常常多重多种违章犯纪。职教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他们将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基础劳动者。职教学校的教育管理更具重要、更具困难,尤其是表现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直面班级群体、个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教育管理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在新形势下,努力改进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很好地驾驭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带班级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确保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因而,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极左或极右”, 要掌握好分寸, 把握好度, 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 1.表扬但不虚夸
“ 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 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如能充分合理地运用好“ 表扬”这一手段, 定能激发起学生对班主任的好感, 时时为班级整体利益考虑, 处处为维护班级整体形象着想。常有这样的现象: 当一个学生被班主任表扬后,喜悦、兴奋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的表现会比以前更好、更出色。也常听说家长来校对班主任说:“ 老师, 我的孩子昨天被你表扬了, 回家高兴得不得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 都期待着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誉。作为班主任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 积极创造机会, 不断为学生创造“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一旦看到学生有点滴进步和闪光之处时, 就要及时给予表扬, 使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扬。但表扬也不是“ 万能”的, 不能成为班主任的“口头禅”和习惯性做法。表扬要适度, 过多、过滥,甚至是无原则地、不分“青红皂白”地虚夸, 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辨真伪。这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 一味的肯定和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 班主任过多的夸奖会使学生“上瘾”, 同时,过多的夸奖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使表扬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其实, 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 一个亲切关爱的动作, 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批评但不体罚
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 表扬和批评都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常用的手段,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全面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 在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 不应该忽视“ 批评”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有的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和奖励, 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轻描淡写, 甚至只字不提, 这样不但使自己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误区, 也使学生在“ 甜言蜜语”的包围下自我感觉良好。长此以往, 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就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 经不起风吹雨打, 受不了挫折打击。但批评也要掌握分寸, 不能过度, 更不能发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曾几何时, 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被口诛笔伐,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使得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大幅度减少。但是, 随之而来的“ 语言暴力”却明显抬头了。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 常常肆无忌惮地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这种“语言伤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看不见, 摸不着, 但是危害不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班主任, 不妨给学生多一份宽容, 多一份关心, 多一份理智,让教育远离体罚或变相体罚。
3.严格但不苛刻
“严师出高徒”, 作为班主任理应严格要求学生, 以严肃的纪律、严格的规范约束学生, 毕竟“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其实,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正是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一种爱。如果只有热爱、尊重, 而没有严格要求, 热爱就会变成溺爱, 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爱学生, 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然而, 严格要求学生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 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和尊重信任。教育学生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即“厚爱严管”。只有做到“严中有爱, 爱中有教”,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严格要求不是苛求, 不是强迫命令, 更不是简单粗暴, 而是教育性、说服性、指导性、严肃性的和谐统一。 4.宽容但不放纵
宽容是一种美德, 更是一种教育艺术。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适当运用宽容的手段,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对于那些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 班主任就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这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 学生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学生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 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 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但宽容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更不是纵容。在教育学生时,班主任决不能纵容学生那些看似不起眼的“ 小恶小错”, 爱而不可溺爱, 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应该是收放有度, 把对学生的关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5.亲密但不无间
教育是充满感情, 充满爱的事业,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 要以正确的思想熏陶学生,以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 以健康的行为影响学生。央视“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在于她作为“主考官”在提问前先与选手闲聊几句, 廖廖数语就消除了选手的紧张心理, 拉近了主考与被考间的情感距离, 也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受到了感染, 引起了共鸣。沟通从心灵开始。班主任要与学生有良好、密切的沟通, 就要扫除学生的“畏师”心理。班主任只要主动放下架子, 蹲下身来, 放弃师道尊严,融入学生, 与学生平等对话,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与学生和平共处, 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为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获得可持续发展, 班主任也要把握好分寸, 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如果班主任过分地亲近学生, 就会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神秘感,使学生觉得班主任无能、软弱、可欺, 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6.友善但不失原则
班主任如果整天板着脸, 学生见了班主任就会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吓得他们不敢吭声, 也不肯讲话, 有意见也不敢提。所以, 班主任一定要有友善的态度, 即使对学生的错误有满腔的怒火也不要轻易发火。有的班主任教育学生时缺乏耐性,轻则骂,
重则打, 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满腔热情, 真诚关爱, 班主任要对学生和蔼可亲, 以礼相待, 不要动辄“ 吹胡子, 瞪眼睛”。不能看见学生犯点小错误就像警察抓到了小偷, 大吼大叫, 甚至是“行刑逼供”。而要以友善的态度,春风化雨, 滋润学生的心田。 总之,班主任只有在工作中,努力成为接触学生心灵、智慧、思想和感情的人,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细致入微的关心爱护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才能打开交流渠道,感觉到他们真实的心声。所以要建立良性的师生人际关系,才能深刻认识学生,周密控制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就能更具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收稿日期:2009-03-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xb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