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以色列》观后感

2023-03-23 07:0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他乡的童年-以色列》观后感》,欢迎阅读!
以色列,观后感,他乡,童年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他乡的童年-以色列》观后感

《他乡的童年-以色列》观后感

前段时间刚刚好听过樊登老师讲过的《一个民族的重生》,我自己翻出来的一本买来未读的书《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恰好又重温这个纪录片的这一集,一切都刚刚好。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我们是怎样看待失败的?不论是大人的还是小孩子的。 我们学会的是知识?还是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比北京还小的国家,是地球上最大的移民吸收国,被称为全球教育排名第二的国家,教育的理念与传统与未来都值得看一看。

从传统的宗教幼儿园,全新的科学幼儿园,基布兹的小学,公立私立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走上社会,每个年龄段的人对于学习的理解和接受都似乎不同,又似乎相同。

快乐和包容的教育教育的理念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幼儿园里,小朋友可以无规则的去尝试和创造,可以使用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物品来做东西。

小学里,可以爬树,可以和小动物玩,可以和教育小丑一起做游戏可以一起上欢乐的音乐课,当一所学校有喜悦,有色彩,有坦诚,有乐趣,怎么会不愿意去呢?

1 / 3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初中高中1415岁的创业者,16岁的CEO,这是一群看上去不像孩子的人,不是因为知识储备,而是因为性格,他们不一定会成功,但他们会成为为自己人生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高中毕业去服兵役,也是一个融合学习的过程,权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步入社会之后,失败被无限的包容,当然包容的不是失败,是再次尝试,被鼓励不断的尝试和创造。社会的英雄不是那些某种意义上成功的人,而是那些失败了很多次还勇于面对和尝试的人

是什么奠定了这样的社会教育氛围?2000年的流浪还是这艰难的建国过程中的危机意识?犹太民族认为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教育教育,教育。我觉得我们也是,但是犹太妈妈们和中国妈妈们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不是说明了教育无论在哪里,妈妈确实是主力军)做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做为接触孩子家长相对频繁的我来说,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为孩子焦虑过,字没有写好,拼音没有写对,不敢表达自己,害怕孩子失败等等。以色列的妈妈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她们更愿意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便没有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只要他成为他自己就可以。当我们在不断的觉醒,学会相信孩子,相信他可以掌控和安排好自己的一切,让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有更多控制权,对于孩子,只希望他成为他自己就可以。

包容失败,鼓励创新,以色列的教育密码,这是这一集的标题,也许这是君君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但这一定也是被认同和验证的,这个勇于创新创业的国度一定是因为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现在在做的乐高课程,反过来想,会觉得庆幸,因为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这就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思考,不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是被无限鼓励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qO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