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文化”[]》,欢迎阅读!

中学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文化”[]
经营管理 09-23 1225
中学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文化”[]
学校发展需要校长的人格魅力、制度的公平公正、文化熏陶下的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等,其中学校制度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制度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基于学校章程而形成的规范办学的系列要求,可能更多体现了学校管理者想要规范员工行为、维护学校秩序的一种美好愿望。在学校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是不可或缺的。当然,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而且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校长既是学校制度的传承者、执行者,又是学校制度的完善者、设计者。校长新到一所学校,首先要了解这所学校的传统,尤其要梳理学校原有的各项制度;其次要处理好原有制度与校长个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当然更要想方设法运用校长的个性文化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觉得,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梳理和完善学校制度,关注学校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校长首先要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它应该体现在这些制度是否让教师明白了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违反了规则必须承担的后果等,同时要关注学校制度是否合乎人性、合乎师生特性,是否能够满足师生发展需要、维护师生利益以及促进师生持续发展等。这就需要校长深入实际,找到以往制度中有利于激发师生积极性的一面,并能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同时又要能够发现以往制度的缺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校长要遵循“君子以作事谋始”原则,了解学校内部存在的一些障碍,理顺学校内部各种关系,有结构性问题、制度性问题和价值性问题等。在开始改革之时就进行周密谋划,制定必要的行为准则,使人们有所遵循,以防止争讼,消除对抗。如果基础不稳,就不宜马上进行改革。
这是一个“革言三就”的痛苦过程。校长既要作出“鼓而动之,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的努力,又要承受各种习惯势力的压力,及时解决改革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更要研究和借鉴古代先哲的管理哲学,挖掘其现实意义,用于指导当前学校管理,以变革思想探索学校管理真谛,做到“与时偕行”,逐步实现管理创新乃至教育创新。 二、充分发扬民主,关注学校制度的出台过程
学校制度是学校意志和教师意志的统一,其文化内涵只有被教师真正认同,教师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这种制度。因此,制定学校制度并不是学校管理者的特权,只有让教师拥有话语权,激发他们参与制度出台的全过程,并在参与的过程中,管理者与教师达成共识,这样出台的制度才能使教师心服口服,自觉遵守。
可见,广泛的民主性是制度有效性的基础。制度制定的过程就是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也是校长引导教师形成共识、准则的一个变革过程。
在此过程中,校长要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和缜密考虑,并且经过多次的宣讲、讨论得到员工的信任,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几次反复,引导教师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再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出台制度。这里强调的是校长与员工充分的沟通并得到员工的信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是制度有效的重要保证。这样才能形成“主器者震;震动者动也”的效应。
比如,我们在校园中开展“文明啄木鸟”活动,教师在参与中,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工大会以工会小组交流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提出改变现状的各种倡议。这样变革也就成了群众的一种诉求,新的制度的出台也就具备了基础,执行起来也就少了障碍。
三、加强依法治校,关注学校制度的执行力度
严格执行制度是学校工作有序运的根本保证。我很欣赏李开复的一句话:“尊重原则,有效执行,才是管理的真谛。”我深感,制度上墙容易,但要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较难。这不仅需要管理者率先垂范,更需要全体成员自觉维护制度的尊严。由于制度是刚性的,因此,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必须严格执行制度。这里尤其要注意,我们决不能为所谓的“和谐”而放弃制度和原则。制度的执行比制度本身有时显得更加重要。
在《澄衷中学规章制度》中,对教师上下班方面是这样规定的:教师一般实行弹性坐班制,一般不实行签到签退,而行政人员实行坐班制,签到签退。初到澄衷中学时,我就关注这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这项制度形同虚设。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行政人员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有差异,个别员工在签到签退中存在不诚信行为,部门主任对此感到束手无策。二是员工违反了上下班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三是行政人员没有执行签到签退制度。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拿出了前任校长在职时制定的《澄衷中学规章制度》,与干部们一起逐条学习,寻找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行政会议、教工大会反复宣讲,达成共识,还要逐步改变签到签退方式,最终实现电脑登录完成,而且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同时做到及时督促与反馈。这样,“老大难”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四、实行刚柔相济的学校管理,发挥学校制度的激励功能
学校管理需要刚柔相济。既要遵循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制度是刚性的,所以它需要无条件地执行。但是,教师的需求是多元的,具体的情况又是复杂的。所以,这就迫使我们考虑如何处理好刚性管理与人本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制度无情人有情,但不是变通制度,而是在制度设计中考虑到教师的困难和需求,在严格执行制度后辅之以关心和抚慰。人本化管理要建立在讲规则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以人为本是前提,规则和制度是保障,相辅相成,兼而有之,学校才会有条不紊,充满生机。这是一个难题,但是校长必须学会面对各种复杂情形,逐渐积累管理智慧,力求做到“以人格感召人,以行动激励人,以感情温暖人,以制度培育人”。
我认为,每个教师都很独特,都有自身的优势,学校管理就是要把每个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因此,校长对教师既要有高期望,更要有高支持。要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才能、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需求,了解自己的天赋,更要为教师在内心需求和天赋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并鼓励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体验快乐的滋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o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