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022-11-07 09:33: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年级,小学
小学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年级数学教学 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让老师烦心和头疼的 一个问题。 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 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 数学学科本身的 特点外、 任课教师的教学法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主要原因。 于是我在教 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 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 上课前认真准备, 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 40 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 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 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 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 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 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 在胜利之中,如高浩杰很聪明,做题速度很快,但计算太粗心准确率较低,我先表扬他,然 后指出他美中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与细心交朋友,做更优秀的学生。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 有时你把他叫起来, 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 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后进生, 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 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这样让他们自 己觉得有希望, 尝到成功的喜悦, 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 让他们觉得老 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 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注重教的方式, 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采取多种手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 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篇二】

教书以来, 数学的时间不少, 有体会的时间不多。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 经验 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 总结出关于小学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 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 六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 20 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女口: 25X2 25X4 15X2 15X3 15X4 15X6 14X5 12X5 16 X5 125 X8 125 X4 17 X3 45 X2 24 X 5

2 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 学习的动力 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 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习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 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 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 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

1——2 道并说出计算方法。

由于 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 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 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 但经常在教学 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 “好帮手 ”。

女口: 21 X428X6() X6

125-5968633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里程表》、《周长》、《年、月、日》 教学时可让学生寻 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里程表》 通过实物让学生会计算用电量、 计时表路程有多远, 经过观察和理解后, 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 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 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 单,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 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只要记住计算 方法就会算了。 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 题。主要原因有: 1 、对“周长 ”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 解时, 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 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统的三大要素。在小 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化的 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 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 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 求知的内驱力少 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 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 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 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 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 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 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乐学、爱学。 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 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 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 的知识表象,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 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 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 在动中引路,动 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 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 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 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 乐,从而由 “被动型 学习 “主动型 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 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 练习的容量大大增加。 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 实施因材 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 “尖子生 ”吃得铇, “中 下生 ”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mU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