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乖巧、懂事,在家却调皮捣蛋,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两面性?

2022-11-30 11:06: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在校乖巧、懂事,在家却调皮捣蛋,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两面性?》,欢迎阅读!
孩子,两面性,捣蛋,乖巧,调皮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在校与在家表现的两面性

南海区金沙小学 梁结芬



问题

自从上四年级以后,同学们在校的表现越来越好,从纪律、作业和上课情况都表现得颇为成熟,相比三年级的时候进步非常大。但是,与父母的交流却是与日剧减,开始出现顶撞父母,无视父母的教育甚至说谎忽悠长辈,调皮捣蛋。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在校与在家表现的两面性呢?



案例介绍

小玲是我们学校四年级的一个女生,今年10岁。在班级同学心里是一个很文静可爱、善解人意、聪明具有气质且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在老师心里,是一个乖巧、老实沉默,各科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班上的大小事务,只要力所能及都乐于完成。但是,谁也不知道小玲在家里的性格与在校时恰恰相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家长三天两头和孩子谈话,孩子对家长总是敬而远之,永远像个陌生人。有时候还利用电视上的一些“流行”语言来顶撞父母,反抗的行为非常明显与激烈,行为上也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



原因分析

小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常被学生视为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被学生模仿。教师的力量是很大的,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言行,甚至都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小玲在校都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给同学和老师,因为,从四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落下来。在校期间,小玲会听到很多老师对她的鼓舞与表扬,但是,在家里通常都只会听到父母的批评与各种不合理的要求。

年级的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四年级学生不再太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听,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 ,小玲也显示出这种情况,作假——学会欺骗: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四年级的小玲已经学会了寻找对自己有利的理由替自己辩护。

小玲的学习成绩优异,这让小玲父母又喜又优,一方面,在外人面前觉得有面子了,这样一来就对小玲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放学回家就是各种补习各种练习题,小玲稍稍做得不太好就开始教育,而且语气比较重。另外一方面,小玲家里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爷爷奶奶也很疼她,每次父母一教育爷爷奶奶就帮忙开脱,这样造成了小玲每次做错事情就首先找爷爷奶奶“打预防针”当“保护伞”父母的教育自然而然就“没力”了。长辈的教育方式不一致,这是孩子教育的一个致命伤。



解决方案

1.老师参与到家庭教育,做家庭教育的导入者。还应保持家校联系 使各种教育达到整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既然小玲在学校表现优异,证明教师在她心里是有一定地位的,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小玲谈谈家常,与她讲讲与父母相处之道、与老师同学相处之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育她如何尊重父母,不要滥用


长辈对她的爱。



2.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尊重孩子,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注重培养孩子有高尚的人格。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殊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同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出言过重,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言语,要以朋友,知己的身份来与子女交谈,转变一下自己的位置,不要觉得为人父母就高高在上。



3.避免“过度教育。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逼着孩子去考100分,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了解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爱好,指导她们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并不是什么补习班,什么课题内容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这是为人之道,是家教之道。



4.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不要在孩子面前产生教育分歧。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会激励孩子的向上心理。这对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夫妻之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事前协调与想好解决方案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吵闹,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责骂不休的家庭里,只会滋长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何谈专心致志地学习?家长要有意识的为孩子创设一个提供支持性的、能够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并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对于大人的教导不会钻空子,反而会去咀嚼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及时改正。



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小玲的家庭教育问题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小玲的父母也很乐意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与建议,家校联系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小玲在校的表现依旧很好,与父母的交流时间与日俱增,对待长辈的教导也开始乐于去倾听与反省,在家里的表现得到了肯定与表扬,还不定时地对父母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一起去商量解决学习的问题。



应避免的误区

1.当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作为家庭教育的导入者不要一味去责怪学生,应该先倾听学生自己内心的想法,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在外人面前用一些极端的词语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也不要利用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去吓唬学生。

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事前统一好意见,商量好如何跟孩子沟通,尽量避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夫妻之间发生分歧,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发生暴力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cm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