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教育对策》,欢迎阅读!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教育对策
【摘 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有理想、有激情,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目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教育对策,且正确树立大学生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者需讨论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是指人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表达,是人为自己的人生所建立的标尺和定下的人生理想,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全方位变革和文化变迁。廉永杰等将建国以来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变化归纳为6个阶段,分别列举了从共和国成立到90年代初期具有典型时代特征时间段的大学生价值观,但是现在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之前的分析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渴望能将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直接反映到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方面,这些不利的影响也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大学生,产生一些如价值观的功利性、世俗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其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的一方面。根据某项大学生群研究的调查显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愿意给予帮助’,‘愿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均比例占95.3%,参加过‘希望工程’、‘扶贫助困’、‘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平均比例占96%,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当代青年学生身上继续发扬光大”。同时,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评价的尺度和标准上,与传统和过去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多采用市场标准,而较少采用计划标准;多采用具体利益标准,而较少采用抽象政治标准;采用道德标准的同时也注重采用法律标准。此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存在的消极方面,自我意识比较强,更加注重自我的实现,但他们缺乏对人生价值的科学意义上的思考,故价值取向上出现诸多不确定性。他们过于强调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在社会价值取向上,他们虽然都能认识到个人不能离开集体和社会而存在,但他们似乎更加关注的是社会和集体对他们需求的满足和价值的肯定,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张扬。
二、教育对策
1.加强教育领域的引导做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
关键阶段,他们有理想、有激情,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重要基地的作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积极方面,摒弃消极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包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信心,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荣辱观和改革创新为核心来鼓舞他们,从而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接中谋共识”的价值取向。
2.利用多元化的管理、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当前世界的信息流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多元化的文化和角度,不得不迫使教育领域利用多元化的管理、教育手段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探索。目前大学校园思想教育存在着弊端,教育方式还是照本宣科,模板化、程式化;大部分理念的萌生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生活际遇,高校思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放下课本,走出课堂,采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组织讲座,采取对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纪念宣传等活动来加深教育的可信度和普遍性。根据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建立一个严格有效的筛选机制,采用信息过滤等手段处理网络中存在的垃圾信息,尽可能地避免学生从正面接触不良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净化大学生价值观的一项重要措施。
3.正确的价值观的传承作用。建立健全一个健康的主流社会价值体系,是具有传承性的,父辈传子辈,代代传承,所以作为国家机器的相关部门,严于利己,惩恶扬善、反腐倡廉,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且主流媒体不要一味的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噱头,而应宣扬社会正气,从而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理智的意识形态,建立鲜明的坚固的价值体系而传承下去,成为未来国家发展团结有力的推动群体。
三、结语
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探讨如何才能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讨论的、且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林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探讨,2010(11).
[2]廉永杰,陈怀平,张华伟.建国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3]郑家青.试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教育对策[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刘永清,李淑娟.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J].资治文摘,201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Y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