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理论之内涵

2022-11-18 20:08: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细化管理理论之内涵》,欢迎阅读!
精细化,管理理论,内涵
作者:张青

精细化管理之定义

精细化管理是把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应用,从生产部门放大到所有业务部门的一门应用管理技术。它强调综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浪费、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使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达到股东财富、员工财富、客户的价值主张都实现最大化之目的。



有人说,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殊不知,这一理论自泰勒在1895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精细化管理之思想以来,已被欧美企业在实践中应用了一百余年,日本企业在二战后引进这种管理理念,将其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著名的丰田准时制生产模式就是在这一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仅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企业同欧美企业、日资企业的管理水平的确是存在很大差距。



在对精细化管理做进一步探讨之前,我们先寻本溯源的了解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之背景

1790年完成蒸气机的改良,使英国和欧洲进入了工业时代的发展。瓦特蒸汽机在纺织采矿、冶炼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世界进入了所谓的蒸汽机时代,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和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惊人的。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制造业开始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人口迅速地从乡村向城市集中,形成了一批工业城镇。在城市中,新的社会阶层———企业家和工人阶级在形成。城市为民众提供了种种公共物品,包括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阶级矛盾也日益显露,并逐趋尖锐。这种矛盾体现在企业老板为赚取更多的利润,恣意克扣雇员的工资和延长工作时间,而工人不堪被剥削的命运,就组成工会,展开罢工,典型事件就是1877年的芝加哥铁路大罢工。在冲突显现出来以后,人们意识到企业主和雇员如果不能和谐相处,就不能保持工业社会的稳定发展,开始有人来思索解决冲突的方法。

1888年耶鲁·汤制锁公司的主要股东亨利汤,意识到要采用经济的杠杆,而不是非经济的强制,争取职业劳工群体的配合,于是提出了著名的利益分享计划利益分享计划,具体做法是,以合同方式明确规定,那些依赖职业劳工群体的协同获取的利润,包括原材料的节约,机器设备的有效利用,作业计划的改善,工时有效利用等,由公司、劳工和监工三个利益主体共同分享。具体分配比例是,50%归公司,3040%归员工,1020%归监工。

1891年,加拿大的哈尔西(Frederick  Arthur Halsey)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上,发表了奖金提成计划Premium Plan),也称哈尔西绩效工资制度。哈尔西认为汤制锁公司利益分享的理念是正确的,然而利益分享计划过于原则,失之宽泛,难以操作。应该集中精力,在工时的有效利用方面下功夫,导入计件工资制,刺激劳工群体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减


少消极怠工的现象,减少停工待料或窝工的时间,减少作业时间的浪费,促进单位时间的产量,阻止企业利润率的下降。

1895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泰勒认为利益分享计划以及计件工资制集体怠工似乎有着某种联系,那只是表象。实际上在集体怠工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本质原因,这就劳资对立。要想消除劳资对立,雇主和雇员必须认识到他们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除非实现了雇员财富的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的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他提出,通过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具,改进作业条件,减少无效劳动就能提升生产效率,救可以同时满足员工的高薪酬需求和企业主低产品工时成本目标的。这就是著名的科学管理方法,动作研究时间研究。泰勒由此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4要素

1、实现标准管理

制作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代替过去的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要求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及作业环境标准化。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能胜任岗位责任的要求。

3、与工人密切合作,对员工实施激励手段,以确保所有工作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泰勒提出的激励方案是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于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定额内完工作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否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工资。

4、把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明确划分两种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发展管理专业队伍。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经验上升为科学。与泰勒同时代的企业主亨利福特利用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创建了世界第一条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做到了一分中组装出一部汽车,实现了机械化的大工业,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和高利润的局面。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起来简单,其实内涵丰富,100多年过去了,他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他总结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研究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为何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组织中,在管理中行为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恰当的衡量标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恰当的衡量便准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它能支持组织中管理行为的三个核心内容:

1、恰当的衡量标准能帮助员工制定出清晰的目标并奖励进步,以达到带动业绩提升的目的。 用标准带动业绩的理念也许听上去太过技术化不够人性化,但试想一下,如果员工都不清晰他们在做什么,这个企业能运转良好吗?如果员工都是漫无目的地模仿旧的习惯或他人的行为,那么一个企业能运转良好吗?如果你希望员工完成一项任务,那么你必须在事前对任务做出解释,然后对其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2、恰当的衡量标准可以帮管理者做出客观正确的决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XD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