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POA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应用,POA](/static/wddqxz/img/rand/big_119.jpg)
POA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作者:朱云鹤
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33期
文/朱云鹤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框架及内容;第二部分从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个方面阐述“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施;第三部分阐述“产出导向法”在线上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朱云鹤,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以POA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线上教学构建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0D535。
一、概述
“产出导向法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为POA)是由 “输出驱动假设”发展而来,重点研究该理论在应用型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文秋芳,2008)。2013年,“产出导向法”的研究范围发展至大学英语教学中。2014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上,该理论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 。需要强调的是,“产出”(production)与“输出”(output)有两大区别:首先, “产出 ”的研究范围除了包括 “输出 ”中所指的口语和写作,还包括口译与笔译;其次,“产出 ”对应的英文单词为production,不仅强调产出的过程(producing),还注重产出的结果(product)(文秋芳,2014)。
我国语言学家结合中国外语教学现状,致力于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的形成亦是构建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尝试。经过多年的研究,该理论初步形成了以下理论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假设与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是教学假设与教学流程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与教学理念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教学假设和教学理念的实现方式。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中。
二、“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来研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施。
1.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产出导向法”提倡的“学习中心说”强调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确保有效学习为基本目标,该目标清晰明了,更能精准地反映出大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教师授课、小组讨论、小组展示、个人展示、学生互评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最佳教学形式。
在大学英语课时被缩减的情况下,教师更需要充分利用授课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根据“产出导向法”以及教学改革目标,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任务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能够学到哪些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得到提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另外,“产出导向法”倡导“学用一体说”,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必
须与“应用”相关联;要求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学用合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再仅仅依托课文来传授知识点,而应以习得课文内容为手段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以达到流利产出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备受关注。高校教师应通过教学改革,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如果教师将“学用一体说”作为教学理论来支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那么学生的英语水平无论高低,都可以运用英语来完成相应任务。
2.教学假设。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Krashen,1985)认为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先决条件,却忽略了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Swain的输出假设 (Swain,1995)主张语言输入为前提,并提出了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四大作用:首先,语言输出能够强化语言流利度;其次,语言输出有助于进行语言验证;再次,语言输出能够帮助习得者提高纠错意识;最后,语言输出可以培养二语习得者的元语言能力。但是Swain并没有明确提出在不同阶段,二语习得要以语言输出作为输入驱动的起点。Long提出的互动假设 (Long,1983 ),强调互动式教学体现了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与语言输出的可纠正性,但Long并没有完全揭示语言输出对语言输入的反作用。“产出导向法”借鉴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相关理论(即 “输入-输出 ”的传统语言教学顺序),提出了全新的语言习得顺序:输出-输入-输出(文秋芳,2014)。
“输出驱动假说”强调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目的和驱动力。输出性学习比输入性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取得好的英语习得效果。 这一点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原因有二:首先,二语习得者在完成语言输出任务后,能够意识到完成该任务对培养多元文化素养以及提高工作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二语习得者能够通过语言输出结果检测到自己语言水平有待提高的部分,进而提高习得英语的主动性 (文秋芳,2014)。“输出驱动假说”认为,当二语习得者明确了解自身语言输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会付诸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英语水平。
3.教学流程。“产出导向法”提出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驱动、促成、评价。 以上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以授课教师为媒介。教师的媒介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设计、支架等(文秋芳,2014)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结合以上三个阶段,得到更为具体的落实。
(1)驱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同,“产出导向法”将语言输出的驱动功能体现在一节新课的开端。本文给出以下三个具体授课环节来详细说明“产出导向法”是如何将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首先,授课教师应为二语习得者提供良好的英语交流语境;然后,二语习得者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进行语言输出;接下来,授课教师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语言输出任务。
不同的环节对应不同的教学要求:首先,授课教师提供的语言环境应具有交际性,让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有内容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给出的话题要具有认知挑战性;然后,通过语言输出,二语习得者便会意识到语言能力的不足,进而产生语言习得欲望;接下来,教师再把语言输出任务的内容与形式提供给二语习得者。
(2)促成。在“促成”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脚手架的作用。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确定帮助二语习得者的程度。“谁来做脚手架 ”以及“提供脚手架的方式”都要结合二语习得者的实际英语水平。如果教师提供的帮助过多,则不利于培养二语习得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若教师提供的帮助不足,二语习得者的学习效率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减少自己的脚手架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用“谁来做脚手架”来举例说明。在实施“产出导向法”的初级阶段,二语习得者对于如何从语言输入中获得有用的学习材料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应更多地起到脚手架的作用。
当英语水平较高的二语习得者能够进行选择性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们独立实现这一作用。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发挥脚手架作用的程度。
(3)评价。根据文教授的理论(文秋芳,2014),语言输出中所指的“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即时评价主要是指,在二语习得者进行选择性学习和语言输出练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对他们的习得结果给予评价。这种即时评价能够及时帮助授课教师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环节。延时评价主要是指二语习得者根据授课教师所描述的教学要求,通过完成课外语言学习任务,将语言输出结果提交给授课教师所获得的评价。
本文主要探讨延时评价。延时评价将语言输出结果分为两类:复习性产出与迁移性产出。在“ 促成 ”阶段,授课教师给二语习得者提供若干语言输出的子任务;课后,授课教师要求二语习得者连贯地完成整个语言输出任务,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这就是所谓的复习性产出。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也可以要求部分水平较高的二语习得者完成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新任务,这便是迁移性产出。
教师针对不同的语言输出成果应提供不同的评价标准。语言输出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口语、写作、翻译,教师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根据二语习得者未来就业的需求进行选择 (文秋芳,2014)。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输出任务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有清晰明了的表述,并容易被二语习得者接受和理解。
三、“产出导向法”在线上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根据前文所述的教学流程并结合“产出导向法”,本文简要阐述“产出导向法”在线上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从“驱动”角度来看,在大部分线下教学过程中,为激发二语习得者学习新知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结合已有知识掌握新知,教师通常会设计导入环节。为了使二语习得者更高效地掌握英语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教师可利用多样化的线上教学资源帮助二语习得者更好地接受新的语言输入。从“促成”角度来看,线上教学可充分实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首先,授课教师在线上提供语言输出任务;其次,二语习得者在进行选择性学习时,授课教师给予及时的线上指导;最后,授课教师针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结果进行总结并提供改进意见。从“评价”角度来看,教师应运用线上教学平台,提供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具体并精准地找到语言输出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缺点与完善不足的效率。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改革中应用“产出导向法”的可行性,并结合相关理论说明了实施“产出导向法”的具体流程。“产出导向法”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假设,再到教学流程,均是环环相扣的。此外,“产出导向法”还具有较高的应用性,有助于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改革的落实。高校英语教师应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本校学生的学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努力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 2008.
[2]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T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