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022-10-27 02:17:0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欢迎阅读!
陶行知,鹤琴,思想,教育
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

1.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教活书”、“教书活”、“活教书” 19199月,陈鹤琴任南京高师,授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在此期间,通过对长子陈一鸣的追踪研究探索中国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律,同时创办了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

2.“活教育”实验

1941年,陈鹤琴创办了《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

3.“活教育理论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具体内涵如下: 做人:这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是人区别与动物所在; 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的历史爱自己的同胞,体现了民族性;

做现代中国人: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

2)“活教育”的课程

①在“活教育课程的本质方面,陈鹤琴主张以活动课程为主,反对分课程。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同时,陈鹤琴也并未强调经验、否定书本;

②在“活教育课程内容方面,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让学生直接进行学习

③在“活教育课程的分类方面,陈鹤琴把课程分为儿童健康活动、儿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5种活动;

④按照“五指活动”的设想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而以“五指活动”做比喻,是因为这五种活动犹如一只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

3)“活教育”的教学


“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

“活教育教学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这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实验观察:获得直接经验

阅读思考:弥补实验观察的不足,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创作发表: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加工,形成报告

批评研讨:最后通过集体的探讨和研究,相互启发,使知识臻于完善。

(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实践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师从杜威,回国后致力于平民教育业和乡村教育运动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在上海创办上海工学团,抗战时期创办育才学校。(“六大解放”、“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1.“生活教育”实践

①晓庄学校。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师范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理论,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教育的出路。1930年晓庄学校被查封。

②山海工学团。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上海工学团”,提出“以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报生”,力图将工厂、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一步探索中国教育之路。

③“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交给别人。

这是陶行知在开办晓庄学校和上海学工团时采用的一种发挥儿童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传授方法,也是把儿童作为知识传承过程中的主要承担者,文化知识不断地延绵推广的方法。以《老少通千字课》为教材。

④育才学校。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育才学校的创办突出了陶行知站在人民大众尤其是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以“新武训”自育)

⑤“生活教育”实践的特点:“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Pe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