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4《角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新版)冀教版

2023-03-23 10:4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4《角的认识》教材内容说明(新版)冀教版》,欢迎阅读!
上册,新版,认识,教材,年级
《角的认识》

(一)单元教育目标

1、在动手操作、找角、折角、画角等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一个角有2条边和1个顶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角。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从物体表面找角、描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感受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几何图形。

(二)教材编写说明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基础内容。

本套教材关于角的描述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第二学段)。到了中学,角的定义还可以描述为:一条射线绕顶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不一样,这些封闭的图形我们都可以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面在体上),图形的大小也是比较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它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张口的大小决定的,而且两条边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不容易在某个具体的面上抽象出来。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说相对要困难一些。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单元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1课时(教科书3032页),认识角。教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用小棒拼图形。教材设计了用4根小棒、3根小棒和2根小棒分别拼成一个图形的操作活动,提出了“把你拼出的图形介绍给大家”的要求。然后,呈现了用2根小棒拼成的不同角,并用描述性的语言给出“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些图形都是角”。活动二,做角。教材设计了两个做角操作活动。活动(1),用2根硬纸板和1个图钉,做一个活动的角,有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做一个锐角,提出“观察角,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出由活动角画出的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一个角有2条边和1个顶点”;第二,转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形成许多角,教材呈现了旋转一条边形成角的过程和3个角;第三,根据活动角的变化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提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蓝灵鼠给出了“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的结论。活动(2),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教材呈现了用纸折的4个角,并提出“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的要求。活动三,画角。教材给出了“从一个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的方法,呈现了画角的过程和画好的一个角。然后给出了只画了一个顶点和一条边的三个图形,提出了“自己试着画出3个大小不同的角”的要求。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

1 / 3


过画大小不同的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角。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和钟表,以及聪聪和亮亮的对话。

角虽然是比较简单的图形,但由于它形状的特殊,学生不太容易从实物中抽象出来,所以,教材没有像认识其他封闭图形那样,让学生从具体物品的表面抽象角,而是采用了用小棒拼图形的操作,让学生体验用4根、3根小棒可以拼出封闭图形,用2根小棒不能拼成封闭图形,并认识用2根小棒拼出的图形叫做角。然后通过做角、折角和画角,进一步建立“角”的表象。最后再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上找角。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难点是画角。由于教学的动手操作活动多,需要师生提前准备操作活动的材料,保证每个人都能开展动手操作。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操作、交流、讨论机会和时间,关注每个活动的重点,突破难点。活动一,首先要让每个学生动手拼一拼,拼出已经学过的四边形、三角形等,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特点(都是围起来的封闭图形),并与用2根小棒拼出的图形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活动二,首先,利用2条硬纸板和1个图钉做活动角并画出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名称;然后,利用活动角做出大小不同的图形并画出三个图形,使学生直观地体验不同大小的角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说一说”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了解角的大小是指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无关;最后,用纸折角的活动,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交流并生成角的课程素材,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活动三,用直尺画角的活动,要给学生自己动手画大小不同角的时间,加深对角的特征和大小不同角的含义的理解。最后,在生活中常见物品上找角的活动,要让学生用手指一指,必要的话,教师示范在红领巾上指出一个角。

2课时(教科书3335页),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安排了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观察一副三角板,兔博士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在学生观察、交流三角板上有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有三个角的基础上,蓝灵鼠介绍了“直角”,并给出了直角的图形和表示符号。第二,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角,进而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给出直角、锐角和钝角三个图形,同时在每个图形下面呈现了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情况,并用描述性的语言给出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介绍:角2比直角小,叫做锐角;角3比直角大,叫做钝角。第三,用蓝灵鼠的话提出“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品上有直角”,教材呈现了数学课本、黑板和国旗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找直角。第四,用纸折出直角,提示了折的方法,呈现了折的过程图示。活动二,画直角。教材给出了“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的说明,呈现了利用三角板画直角的过程。“试一试”安排了从少先队旗上找角、判断是什么角的活动。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是《标准》第一学段的内容要求,在这三类角中,直角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角,是角分类的核心知识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直观认识直角,了解直角和锐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CO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