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幼稚教育的目的 [我读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概论》]

2022-08-24 11:56: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雪门幼稚教育的目的 [我读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概论》]》,欢迎阅读!
张雪,幼稚,教育,概论,目的
张雪门(1891-1973),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早在1917年,他就在家乡宁波开始幼教育工作,创办了星荫幼稚园。后又到北京大学研究幼儿教育1928年在孔德幼稚师范学主持教务工作并创办艺文幼稚园。1929年任香山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校长。1946年任台北北投儿童保育院院长。晚年从事幼稚教育的著述工作。张雪门是一位爱国的幼教工作者,他认为要改造中国,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而幼稚教育应居其始”,并强调幼稚教育和民族的命运、时代的使命紧密联系起来。他积极创办乡村教育实验区、农村托儿所、平民幼稚园等,免费招收贫苦幼儿入园,直接为贫苦农民子女服务。他的幼稚教育思想,深受陶行知的影响,认为“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强调“教学做合一”。他为发展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写下的幼教论著达200余万字。

成书背景

1924年,张雪门在北平大学边任职员边学习。在此期间,他在时任教导主任高仁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计划用一年时间研究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用一年时间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再用一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国的幼稚教育,然后以毕生精力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

张雪门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是从幼稚园的课程人手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的基础上。1926年。由他拟订的“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在《新教育评论》上发表,并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同年秋,他兼任《新教育评论》编辑。1928年秋,孔德学校开办幼稚师范,请他主事学校工作。受“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启示,他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习场所除了孔德幼师开办的幼稚园及由他创办的艺文幼儿园外,还包括一个蒙养园。也就是在这个期间,他着力研究幼稚园的教育。并采取边教学、边研究、边整理的方式,撰写《幼稚教育概论》一书,用其自己的话说等到书教完毕,这本书也就草草告成了。在本书的自序中他写道人过的若是机械生活,过久了,有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吃饭、睡觉、看书、编讲义、上课、下课,一天一天,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骤然放了一天课,空下来反弄得怅怅无所适从……。从中,足见其当时工作和写作的辛勤。

《幼稚教育概论》一书,成稿于19296月,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内容精要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幼稚生的生理。简要而概括地介绍了6岁以前幼儿的生理特征。阐述了幼儿的生长发育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及护理的方法和措施等。第二章,幼稚生的心理。包含幼稚生的游戏心,占有心、好奇心、恐惧心、合群心、同情心以及幼稚生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兴趣、审美心、道德心、情绪等。第三章,教育之意义与目的。张需门从开展说、预备说、个人主义、社会主义等观念出发,引出儿童心身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现在与将来的关系,并指出儿童心身的发展全仗于环境的刺激,全仗于对环境的反应;个人的思想感情要受社会影响最后得出幼稚教育的目的是以儿童为本位,成就儿童在该时期心身的发展,并培养其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以适应环境的结论。第四章,课程课程是什么?张雪门认为,课程是人类的经验课程源于人类的经验课程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随时代而变迁。第五章,教具。主要介绍了福禄培尔的二十种恩物及其教育作用蒙台梭利的十四种教具及其对训练感官的功能。最后,还提出了选择教具的标准等。第六章。教材。张雪门说何为教材?教材和教具相似,就是能够引起儿童学习的动机,能够满足儿童生活需要者。第七章,方法。他指出教材和方法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没有教材就没有方法,没有方法也就得


不到教材。因此,幼稚园应采用“做学教合一”的方法,即对于幼稚生来讲,“做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学就是做,做就是学,学和做打成一片。”对于教师来讲,“教什么,做什么;做什么,教什么;做就是教,教就是做,教和做都由于自己。”第八章,教师。幼稚园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他强调“教师在课程中与其说是教授儿童,还不如说是指导儿童。教师的职责不单是知识的传授,乃在于能够利用儿童对于活动的自然倾向,使之和几种境遇相接触,因而唤起需要知识的觉悟。”并进一步指出,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应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很好的修养;应具有健全的学识,像贤人君子那样,担当起教育幼儿责任来。

简要评价

全书以幼儿的生理、心理为基础来论述幼稚园的课程、教具、教材、教法、教师等,一环扣一环。好比一条链,把幼稚园各个方面的教育都简明扼要地阐述得清清楚楚。书中所体现的幼教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幼稚教育概论》一书的内容,借用了许多国外教育理论,但决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经过了一番改造,结合我国的实际来阐释中国幼稚园面临的问题,并试图开创中国化的幼稚教育理论。这也给我们今天如何学习、借鉴和吸纳国外教育理论提供了一个参考。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张雪门论述了幼稚园教师的地位、职业、人格、学识、修养,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要求已发生了变化,但仍有学习和继承的价值。就是说,今天的幼儿园教师仍需从这些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幼稚教育概论》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值得今天的幼教理论作者和实际工作学习

名言选萃

◆好多人以为课程就是知识,甚至于将课程当作了书本上的知识看待。其实课程的范围很大,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等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换一句话来说,课程是适应生长的有价值的材料。

课程的来源,是出于人类的经验可是儿童的经验决不是成人的经验儿童的生活,又决不是成人的生活而儿童的社会,也决不是成人的社会

◆教材和方法是分不开的一件事,实不是两件事。没有教材就没有方法没有方法。也就得不到教材。方法,本来是从教材上产生,并不是离开了教材,另有方法。

◆人类生长的历程,并不是一步能够跨过的;所谓历程,就含有一步进一步的意思。教师所应注意的,儿童现在究竟发达到哪一步,就从哪一步起开始引导,使他一步进一步地学习,也就是使他一步进一步地生长。

◆一个人的生长,本来是一种活动,除活动以外,更没有别的种种。但是人类的生活。是团体的生活,是社会的生活。幼稚园是社会生活的小团体。于是对于事物的活动,常附带有对己对人的两种关系。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种课程“应完全根据于生活,她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从行动中所得知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驾驭环境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C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