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欢迎阅读!
浅析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
【摘要】 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较之认识型儿童文学教育,其教育特色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本人认为:(一)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强调教师首先应对作品情感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体验过程;(二)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强调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对作品情感的表达过程;(三)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需要日常生活和各领域中情感经验的积累。本文通过实践与理论认识的结合,对上述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期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儿童文学教育 审美情感 情感 体验 表达
在儿童文学教育发展中,有着认识型儿童文学教育和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之分。前者以重视发挥文学教育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为主,而后者则体现了对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文学教育审美情感价值有意识地挖掘,其探索的思想就在于在文学教育过程中,重视让幼儿把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充分表现出来,感受到文学作品教育带来的愉悦性,发挥文学教育的各种教育功能。
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体现的?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将其教育的审美价值发挥出来呢?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强调教师首先应对作品情感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体验过程。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的情感符号为材料构成的艺术品,凝聚在艺术品中的情感是经过创造者独特加工、提纯、净化的社会情感,由于许多人都具有类似的情感体验,所以艺术品能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一般来说,深受幼儿喜爱的文学作品内容一定与幼儿生活十分贴近,并总是能抓住让幼儿产生共鸣的情感线索。教师只有对作品有比较全面的分析和体验,才会去思考:理解这些情感需要哪些生活经验的丰富?怎样的教学更能使幼儿也能体会和感受到这样一种情感?一读者分析童话《小蝌蚪找妈妈》的魅力经久不衰,其真正原因是蕴含在人物形象深处的人类共通的社会情感——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亲情,母与子之间的依恋之情,才有小蝌蚪找不到妈妈焦虑和找到时的欢乐,才有陌生长者对孩子的热心关切与帮助,我认为很有道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显然忽视了这一美好情感信息的传递,而仅仅把目重点落在对青蛙外形特征的认识及对话语言的掌握上,以至影响到教师在传递作品信息时在情感方面表达的缺失。因此,诸如《小蝌蚪找妈妈》这样传统而优秀的作品,当我们再次拿来作教材时,更有必要注意跳出传统教法的框架,站在新的教学视角,真正让作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将作品中的爱心、亲情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做一个有爱心重亲情的社会人。
二、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强调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感受以及作品情感的
表达过程。
文学作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欢迎也必须有读者的主动参与创造,才能放出奇光异彩。那么在具体作品教学阶段,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动情,从而达到对作品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呢?
首先,关注情感体验的准备阶段。在开展故事教学《花蜗牛爬高墙》中,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到花蜗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积极情感,课前我组织幼儿开展寻找蜗牛,观察蜗牛活动,从中了解和熟悉蜗牛的生活环境特征和爬行特点。其次,营造自由、宽松的情感体验氛围。活动组织方式例如:1、呈现作品以穿插式提问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故事讲述中来;2、设计突出情感主线的讨论性问题,避免过去说教式的德育传授模式;3、重视过程中幼儿语言的丰富性以及有助于幼儿换位思考的问题的呈现。第三、重视以多种形式、以多角度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例如:在呈现作品阶段,采取以音乐营造氛围或以图片丰富作品美感的形式;在和幼儿共同学习作品阶段,以语言结合动作、神态,有时也结合即兴绘画等形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延伸活动中,通过以课后交流、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等形式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再一次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利用其他形式结合教学时,注意一定是有必要的形式的结合,而不能只注重了形式,忽略了内在实质性的联系。
三、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需要日常生活和各领域活动中情感经验的积累。
在开展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中,幼儿情感态度在作品习得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而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日常生活和各领域活动则是训练情感体验和感受能力的两个重要途径。
第一,充分利用生活这个情感大课堂。1、经常组织幼儿进行有关大自然的对话;2、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的机会,积累经验:和小朋友一块游戏时的开心,和别人发生争执时的不愉快……。将生活情景与作品教学相结合,比如:“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你为什么开心?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种感觉?”等等。第二,充分认识和利用各领域的情感功能,在各领域中渗透审美情感教育,提升审美能力。例如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的愉悦功能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绘画,在欣赏作品时可以感受美,在绘画时可以尽情发泄愉快的、不愉快的情绪,加深情感体验;社会,美丑行为的辨别有助于高尚道德情感的陶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突出强调了在整个文学作品习得过程中幼儿情感价值发挥的重要性,但强调情感并不意味着对知识、技能的忽略。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审美情感型儿童文学教育是一种融各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化教育,是强调幼儿为活动主体,对文学教育多种功能进行充分发挥的教育模式的新的探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B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