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产现场管理培训》,欢迎阅读!

生产现场管理培训
一、引言 什么是现场?
所谓现场是以生产、品质、仓储、设备等直接部门的工作为中心,进而扩展到间接事务部门工作的一个范围。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利用拥有的资源建立过程控制,完成增加价值的转换或产生价值的过程。
管理主要体现过程的控制,好的现场管理就是对过程的有效控制,也就是建立一种体制(机制)尽可能用很少的资源获得较大价值.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的管理模式。 现场管理究竟管什么?
1、人员管理(激励,考评,时间,素质等); 2、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工作环境,水电气等); 3、物料(原材料,铺助品,消耗品,办公用品等);
4、工作方法(各种与管理方面有关的制度制定,落实,完善等); 5、环境(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其他环境); 6、品质(提高品质,减少不良,改进产品等); 7、物流(怎样避免或减少7种浪费);
8、内外沟通(各种信息的有效迅速传递)-—很重要; 9、改进(如何保证上述事项有机的持续改进); 二、内容
1、现场管理者工作切入点是什么?
客户的要求(品种更多、交货更快、质量更好、价格更低)
五个基本问题(我的顾客是谁?顾客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我如何满足这些期望?怎样知道顾客满足与否?顾客不满足时如何改进?)
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任务--员工平衡(任务-—组织目标、品质、生产力、盈利;员工—-员工需求、良好的员工关系) 一流现场的员工(充满活力、6S习惯化、我先打招呼、不怕困难、改善浪费、高目标、付储行动、遵守规则)
现场管理者禁忌的行为(以性别、文化、年龄、地域等为由差别对待下属;不遵守与员工的诺言;表里不一;不遵守公司基本方针及规则;在员工面前失去理性;与下属有私交) 成功的现场管理者
状况 成功 失败
1、对待错误 1、是我错了,马上改进 1、这不是我的错误,是…… 2、对待成绩 2、幸运/大家努力结果 2、都是因为我的努力 3、对待挫折 3、努力不够/方法不对 3、运气不好/他们不配合 4、对待问题 4、又得到一次进步的机会 4、找借口/逃避 5、对待工作 5、还不够好,继续努力 5、已经很不错了 6、对待做事 6、站高一层/为他人服务 6、出于无奈/草草了事
7、对待同事 7、降低身份/看到优点 7、评头论足,尽是不足 8、对待上司 8、尊敬/辅助 8、看好看/表面一套 9、对待时间 9、每天进步一点 9、明天再说吧 10、对待先进 10、尊敬/学习/超越 10、排斥/找麻烦 11、对待利益 11、团队优先 11、利己主义 12、对待目标 12、树立高目标 12、留有余地 2、现场实战培训 经常出现的问题
1)不遵守规则 2)产品与标准不符 3)不良品多 4)设备及工具毁坏多
5)废品多、返工作业频繁 6)伤害事故频繁 7)非正确使用安全装置
8)过道拥挤、车间秩序混乱 9)制作时间长,无法按时交货 10)工人对作业无兴趣
11)非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及机械
12)缺勤者多 13)材料的利用率低 14)工人的流动性大 15)准备工作差 员工为何不去做
1)不知道自己做些什么 8)未认识到自己能力有限
2)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9)认为自己无法克服存在的困难 3)不知道不为什么要这样做 10)认为你的方法行不通 4)担心今后造成不良后果 11)以为自己的方法更好 5)有些个人问题要处理 12)认为别的事情更要紧 6)认为自己已经在努力 13)认定没人能做好 7)不做可以得到奖赏 方法
1)放松员工的紧张心理 4)请员工跟着做 2)告诉员工准备做什么?为什么? 5)让员工独自做 3)示范给员工看如何做 6)员工实际操作 7)观察、改善、赞美 一、积极性
1. 是否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为搞好服务勇挑重担,竭尽全力
2. 对员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具有热情,是否真心诚意进行问题处理 3. 对影响科研生产的问题,是否争分夺秒、千方百计使其解决 二、及时性
1. 出现生产技术质量问题时是否能迅速到达现场,恰当、果断地处理,保证企业良好的专业形象; 2. 是否需要员工多次反映或领导指示才到达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2. 是否有预见性,加强员工生产质量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三、责任性
部门责任制是否落实,勇于对服务的行为及后果负责
对工作中的失误是否往往逃避责任,爱发牢骚或做各种辩解 部门是否明确自己有责任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服务、检查与指导 四、计划性
1. 能否随时掌握员工生产活动动态,分优先级安排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 2。 是否有企业发展全局观,能长期、有计划地为员工服务 3。 制定的服务计划是否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五、合作性
1. 是否愿意接受员工各项意见和要求
2。 是否易于与员工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3。 能否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换意见,接受建议 五、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问题:品质是
1、设计出来的?2、管理出来的?3、制造出来的?4、检验出来的?
常问员工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这样操作?回答的是『因为上面叫我这样做,所以这样做』在如此重要的制造过程中,不知道按何种标准及规范作业,却以口头的方式传授,以这样的方式传递几次后失真率就达80%。
产品要一次做好,关键就在这里,若等到错了再来返工,损失巨大而无谓!因此需管制好
1、每一个作业员的动作; 2、每一个工艺参数;
3、现场改善的方法
浪费的概念
传统的看法——材料、报废、退货、废弃物 现在的定义——所有一切不增值的活动
7大浪费-—工艺、运输、返工、过量生产、运动、等待、库存
设备的6大损失——停工时间
1)因设备引起的停工时间
2)因组装,拆卸及调整带来的停工时间速度损失 3)空闲及较短的损失
4)运转速率降低,不合格生产 5)开机稳定前的损失
6)工艺损失(废料,返工及不合格)
改善的概念
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进行:小规模地、持续地、增值地改变以产生积极影响; 是否可以消除
如果不能消除,可否减少
如果消除和减少,会出现何种现象 什么、有多少、怎样变好
改善使操作变得更容易、更方便、更稳定、更安全、更容易及持续不断地变化 改善的七大指标
质量、生产效率、在制品数量、面积、周转时间、零件品种、安全
改善的基本原则
抛弃固有有传统观念
思考如何做,而不是为何不能做 不找借口,从否定现有的做法开始 不求完美,马上去做
立即改正错误,知难而进,凡事总有办法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8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