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元识读视野下的儿童英语体验教学》,欢迎阅读!

多元识读视野下的儿童英语体验教学
作者:严晓云
来源:《江西教育C》2022年第01期
摘 要:多元识读,即多模态形式下对语言的阅读及创造能力,是“互联网+”背景下对英语教学实践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多元识读的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以多感观、多渠道去感受、体验英语,尤其是要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陶冶学生的英语文化情操,让学生能够真正得体、自信、流畅地用英语解决生活问题,开展生活交际,创造美好生活。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多元识读视野 多模态 文化体验
多元识读,即多模态形式下对语言的阅读及创造能力,是“互联网+”背景下对英语教学实践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对于教学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与文化体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要在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探究中,让英语教学持续“保鲜”,让学生始终对英语充满热情,在可持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言技能,帮助学生在理解与体验中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而多元识读就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多元识读的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以多感观、多渠道去感受、体验英语,尤其是要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陶冶学生的英语文化情操,让学生能够真正得体、自信、流畅地用英语解决生活问题,开展生活交际,创造美好生活。
一、开展多模态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
多模态阅读方式,是我们开展多元识读教学的第一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想以多元识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多模态参与,即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同步在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故事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讓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挖掘相关的线索,以此充分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信息差”,推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另一方面,要能够以丰富的视听体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的文化氛围,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8 How are you?单元的Story time时,笔者在While⁃reading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就“How does Yang Ming call to Miss Li?”“How does
Miss Li answer?”两个问题展开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打电话”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笔者以微信电话的形式,现场打电话给备课组的另一位英语教师,以“现场连线”的形式,模仿Yang Ming和Miss Li的通话过程,以此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深化学生的多模态感知,促进学生对这个语言情境的了解。在这个阅读活动中,笔者遵从情境教学的真实性原则,以角色扮演、现场情境重现的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深化学生对“打电话”这个跨文化语境的认识与了解。同时,通过“现场连麦”的形式,与学生进行“现场连线”互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促进师生对话的有效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采用多模态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画面感,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真实。同时,我们还要以多模态的形式,深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轻松的对话模式构建英语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话、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感。
二、采用信息化教学,促进课堂信息整合
“互联网+”社会背景所提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实现学生多元识读,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利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推进英语课程的深度改革,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利用互联网信息、交互式电子白板、自媒体平台及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优质的识读体验。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微课、直播、电子绘本、英语歌谣视频等,将晦涩难懂的文化知识转化为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形式,以多元识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包容力与理解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的Cartoon time板块时,笔者在Post⁃reading环节中,引导学生聚焦开放性问题“Does everyone like Christmas? Why?”,学生很快就能结合插图与文本,了解了故事人物的情感状态。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从Mr. Turkey的“Do not happy.”出发,进行深度探究。在探究中,笔者以微课的形式,以圣诞节、感恩节的火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火鸡在西方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从文化的角度深化学生对Mr. Turkey的理解。火鸡对于中国孩子而言相对陌生,在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中,几乎没有食用火鸡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微课的形式拓展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对西方饮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借助微课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期待。 三、开展体验式阅读,拓展绘本阅读实践
英语绘本有着原汁原味的表达、纯正地道的语言背景,它其实就是最真实、最简单易懂、最贴近学生精神世界的文化输出。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想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不妨尝试用绘本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识读,以绘本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纯正的英语发音,了解西方的文化,利用有效的形式创设情境,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口语表达的支撑及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Cinderella单元时,笔者在复习课中,为学生带来了英语绘本The Snow White(《白雪公主》)。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运用疑问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复述教材文本的内容,整理阅读策略,并为学生提供阅读支架。随后,引导学生以疑问词生成思维导图,以“阅读圈”的模式开展绘本阅读实践,从而将复习的过程变成一个迁移阅读的实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拓展活动中,笔者还设计了“情景剧演出”,引导学生分别扮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再现他们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这种多模态的阅读教学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的阅读实践,让英语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
总之,多元识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词汇、语法及文本内容,还要从单元主题的角度出发,探究文本的人文价值与文化内涵。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多元识读的形式,创新英语教学形式,以真实、丰富且多元的文化体验,增强学生对英语的亲近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文化厚度。 参考文献:
[1]李志莹.基于单元整体的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9(8):40-42. [2]马天明.小学英语词汇意义自主建构的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2):39-41.◆(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6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