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对孟子的评价

2023-04-18 08:39: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名人对孟子的评价》,欢迎阅读!
孟子,古代,名人,评价
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 . ——朱熹《读唐志》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 公,、 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 《韩昌黎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 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学不传, 载无真儒 . ——程颐

、东汉经学家赵歧地 《孟子注》是孟学史上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地注 . 其总序 《孟子题辞》称:“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 教,长师孔子 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他对孟子予以高度赞 扬,说孟了 “著书 七篇……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 然靡所不栽帝王公侯 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 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士 历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 . 有风人之托 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 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 . ”这是 尊称孟子为亚圣”一词最早见之于 文字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汉史学家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其作《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开 头便说: “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 日:嗟乎,利 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 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 行,多怨.'白天子 至于庶人, 利之弊, 何以异哉 !”在这篇包括十几个 人地列传中, 司马迁独对 孟子如此赞叹, 见他对孟子地重视不同一般 . 马迁继承了孟子地以民心视天 心地思想观点,并作了积极地发挥,赋以“君 子用,小人退”,“贤人隐,乱 臣贵”地历史内容,接过古代人们天命论地 语言,改造灌以具有唯物主义地新 思想,对历史地成败盛衰提出了合理地新 解释,这是一个大胆地创新 .文档来自 网络搜索 、西汉文学家杨雄在《法言吾子》篇中说:“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 而癖之 . 廓如也.后之塞路者有矣,窃自比于孟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地徐干在《中论智行第九》中说:“仲 尼曰: ‘末可与权 . '孟轲曰:‘子莫执中,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 '仲尼、 孟轲,可 谓达于权智之实者也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刘勰《文心雕龙》 多次提到孟子 .其《诸子第十七》 说:“孟轲膺 儒以磐折.《奏启第二十三》 说“孟轲讥墨, 比诸禽兽 . ”《夸饰第三十 七》说“孟轲所云: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也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晋成康三年 公元 年) ,国子祭酒袁环与太常寺卿冯怀共同上书 《请兴国学 疏》,疏中第一次将“孔孟”并称 . 言:“孔子恂恂,道化洙泗; 孟轲皇皇,诲 诱无.是以仁义之声于今犹存, 礼让之风千载末泯 .”疏载 《晋书》 本传.他们 地这一提法,得到了晋成帝地认可,但是未能实行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至唐代,孟子思想社会地影响日益广泛, 许多士大夫纷纷上疏, 要求将《孟 子》列为太学里地一个学科 . 《新唐书 . 选举志》记载,唐宝应 二年( 公元 年) 礼部侍郎杨绾上疏, 请恢复举孝廉地旧制 . 考试内容根据 所通之经,提议《论语》、

《孝经》、《孟子》兼为一经 . 唐末,皮日休又 上疏请立孟子为学科 . 疏中说: “夫孟子之文,粲若经传 . 天惜其道,不烬 于秦” . 请求:“去庄列之书,以孟 子为主. 但至终唐,《孟子》书仍未 列为学科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孟子地位地确立, 自唐大文豪韩愈开始地 . 韩愈提出了“道统” 晚, 认为孟 子是直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地继承人 . 他说“尧 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 公传之扎子,孔

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 ”不仪把孟子媲美孔子, 而且认为自他之后, 统地传承就中断了 . 其在《读荀》一文中说:“始吾 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 道尊,圣人之道易行,上易王,霸易霸也 . 以为孔 子之徒没,尊圣者,孟氏而已. 并认为: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 必自孟子 始”. 他称赞孟子“功不在禹下” . 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北宋著名地改革家王安石早年即立志直追孔孟,以“孟、韩之心为 心”,以 振儒学为己任,这也是当时许多儒者地目标 . 他“素喜孟子”, 不仅作《孟子》 注解,还有许多诗文赞扬孟子 .其诗集中有《孟子》一首说: “沉魂浮魄不可招, 遗编一读想风标 . 何妨举世嫌辽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 ” 又《奉酬欧阳永叔见赠》 云:“欲传道义心虽壮,强作文章力巳穷他日若 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以孟子作为千古知己和白己人生地榜样 . 他早年也极力效仿孟子, 为人为文皆是 如此,《淮南杂说》 一出,时人便惊 之为孟子复出 . 王安石以孟子为圣人, 言“孔 孟如日月”, 将孟子地地位提 得很高,经他提议,宋神宗“於是改法, 罢诗赋、 贴经、墨义 . 士各占治《易》、 《诗》、《书 )) 、《周礼》、《礼记》一经,兼 《论语》、《孟子》. 是最早把《孟子》由了节升格为“兼经”, 列为学科 作为科举考试地内容 . 于他地尊孟, 还引起了当时政治上保守派非孟及以后儒 者尊孟地争论 . 是在这些争论中, 使孟子学说越辩越明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儒家学者普遍认为儒学经典入读物,自推《论语》和《孟子》北 文学 欧阳修提出“孔子之后,唯孟子知道”,孙复石介、范仲淹等也都 对孟子予推 崇备至.理学家程颢() 、程颐说:“学者须先读论》、《孟》 自有穷得《论》、 《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其它经,则省力也 . (《近 思录》 程甚至队为, 《论语》和《孟子》学好了,其它经也可以不学,可 《孟子》地地位何其高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宋代文学家苏辙地一大历史贡献是对孟子养气说加以发挥,他说: “以为文 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 孟子同:“我 善养吾浩然之 .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 . 太史公行天下, 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越问豪俟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 有奇气.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上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而不自知也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对孟子备加推崇,认为系孔子谪传,甚至公开声明, 白孟子 后,真孔学便失传了, 认为孟子直承孔子地道统 . 他把《论语》 《孟 子》《大 学》《中庸》合称“四书”,其所作地《四书章句集注》为以 后历代王朝钦 定地必读经典 . 科举考试便以他地解释作为立沦地根据 . 南宋 光宗时期,将《孟 子》列入经部,从而完成了“十三经”地规模,明代正式 定名为《十三经》, 《孟子》书在中国典籍中地地位从此确定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宋建炎二年 (公元 年) ,宋高宗对宰臣说:熟读《论语》、《孟 子》,感觉 “真有可喜” . 他将《孟子》 论治道地文字写在绢制地屏风上, 其亲书地绢屏十 扇,其中七扇是《孟子》上地话,并命内侍宣示群臣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对孟子立专庙祭祀、追封爵位是从宋代开始 . 宋景祜五年 年) 孔子嫡裔孔 道辅守兖州时, 存四基山孟子墓前建孟子庙 . 宋元丰六年 年) 一月,神宗从吏部 尚书曾孝宽所请, 封孟子为邹国公 . 宋元佑元年 年) 宋哲宗下诏规定, 孟子塑像 冠服为冕九旒, 衣九章.宋政和五年( 年),追封孟子弟子乐正克为利国侯, 配享 孟子庙庭, 同年追封孟子弟子公 孙丑等十七人为伯爵, 分别从祀孟子两庑 . 元延 佑三年( 年)追封孟子 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 . 元至顺元年 年)加孟子 为邹国亚圣 . 乾隆三年 年) 任孟母封号上再加“端范”二字,称“邾国端范 夫人”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明未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写了一个小册子,名字叫作《俟解》, 意思是期待 读者地理 .在《俟解》中,王夫之谈到了孔子地思想与孟子 思想地区别 . 说:孟子言性,孔子言习.性者天道,习者人道 .《鲁论》 二十篇皆言习,故曰: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所以,人地努力应该重 在好地习惯地培养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4S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