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负条件反射的防范与矫治

2022-08-15 21:31: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语教学中负条件反射的防范与矫治》,欢迎阅读!
矫治,条件反射,英语教学,防范
英语教学中负条件反射的防范与矫治

摘要】英语教师应从每节课和每个教学环节做起,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探究性思考,同时对自己的施教行为进行改善和创新,使负条件反射现象得到长期防范,及时矫治,始终不渝。

【关键词】英语教学;负条件反射;防范;矫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41-02

任何教学行为的长期反复都可能在学生身上形成某种条件反射。不同的条件反射会对教学生不同的影响与作用。有些条件反射对教学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我们姑且称之为正条件反射;而有些则对教学有消极影响和制约作用,并形成某种心理障碍,这种不良条件反射我们则不妨称之为负条件反射。

英语教学中的负条件反射,是学生对某些非规范英语教学活动的不良反应,经过长期反复后所形成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在学生身上具体表现为:定向呈现 即这种负条件反射主要在学习英语时发作并主要针对英语教师表现出来,因而较之其它学科来说,学生在心目中更多地排斥英语,从而使英语教学的难度较之其它学科更大。心理畏惧 学生对英语课有紧张感和畏惧感,怕被提问,怕表演,怕考试英语等,既影响课堂活动效果,也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情感厌恶 学生由开始时对英语的好奇和喜爱,逐渐变得失去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并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老师日渐疏远甚至产生隔阂。行为被动 学生视英语学习为一种包袱。他们在课上不积极参与读、说、演、练等活动,在课下则不能按时完成英语作业,更不能主动复习和预习,所学英语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和巩固。反应迟钝已形成负条件反射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大脑语言中枢会处于一种本能的抑制状态,造成习惯性精力分散。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较之他人在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及形成英语技能方面难度更大,也更难形成良好的语音、语速、语流和语感等语言素养。 以上特征综合表现为在学习英语方面态度消极,进步缓慢,学习素质较低,成绩较差。 英语负条件反射现象的影响有以下几种特性。广泛性 即任何持久反复的不良教学行为都可能引发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学的任何阶段上也都可能发生。深刻性 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学生心理上的危害,其程度之深,有可能导致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历时性 这种现象的形成是一种心理上的渐变过程,其形成后的不良作用也会历时较长,并易造成恶性循环,而针对这种现象的消除工作也难以于短期内奏效。迁延性 如不采取措施予以及时矫治,这种源自英语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还会迁移、蔓延到其它学科,对其它科的学习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负条件反射现象是伴随着教学产生而又有害于教学的一种教育异化现象,是教育负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必须加以防范与矫治。据分析,目前英语教学上普遍存在着的教学质量差、教学效率低以及学生学习成绩严重两极分化等问题,都与负条件反射现象的发生有关。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普遍重视。

英语负条件反射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它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教师的自身素质低,教法失当是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教师不适当的施教方式或任何教学能力的缺失,都有可能给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不良感觉。例如,过多的知识讲解和机械操练会造成学生心理疲劳,使之产生厌倦感;教师忽视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盲目施教,会让学生因不得要领而产生焦虑感;教师教态不佳或上课缺乏热情,则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压抑感;对学生的努力不能及时给予肯定,而对学生的失误又指责过多,则会让生产生失败感;对学生的反应迟钝缺乏耐心,对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遇到的困难置之不理,会让学生产生绝望感,等等。这些不良感觉被长时间反复强化,就很容易形成学生习惯性的不良心理,并继而成为条件反射。

当然,负条件反射的形成也还有一些其它因素的作用,如:学生生理的因素:学生语言能力相对不足,如一些学生在语音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可能较他人滞后;教学环境的因素:英语本身与汉语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英语学习困难,特别是英语学习的隐性障碍(如文化习俗的差异)有时会大于显性障碍(如词汇的识记与掌握),使得英语学习较之其它学科难度更大


一些;学习条件的因素:不适宜的教材或教学设施的落后与欠缺等,也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挥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以上英语教学活动中诸因素所产生的不良作用,都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上对英语学习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的长期反复就形成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条件反射。然而,教学活动客体方面的不利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英语教师对此应当有预见,有对策,使其不成为负条件反射发生的条件。

英语教学中负条件反射现象的防范与矫治需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但从其形成的主要因素看,优化教师素质和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

优化教师素质,应重点提高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和加大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投入。教师能在课堂上熟练流利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甚至能用英语讲解所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然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助于英语的沉浸式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而加大对教学的情感投入,则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英语英语教师的生疏感,也有助于实现为了全体学生、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摈弃单一传授知识的旧观念。教师要把英语教学看作是教给学生以学习方法,塑造学生优秀人格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调控自己,树立远大理想,把英语学习同自己的学习前程与志向任务相联系,促成学生情绪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在多方面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良性感觉。例如:通过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感;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科学改造,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优美感;通过应用马卡连柯教育鼓舞理论和皮克马利翁期望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让学生学习英语时常有成功感;教师弯下腰来,以平等姿态与学生敞开心扉交往,以增进学生对教师和所学科目的亲切感;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责任感, 等等。

通过教师素质的不断优化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就可防止和消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不良心理反应,并促成学生在心理状态上,继而在思想和行动上逐渐发生积极性、适应性转变,这种良性转变能使负条件反射现象得到防范和矫治。

既然英语教学中的负条件反射是一种普遍现象,则对其防范与矫治的工作就应贯穿于英语学的始终,体现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英语教师应从每节课和每个教学环节做起,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探究性思考,同时对自己的施教行为进行改善和创新,使负条件反射现象得到长期防范,及时矫治,始终不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3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