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日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日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作者:孙哲
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10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口译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通过实践检验各类教学方法的实用价值。并且提出我国当前关于口译的教学研究依旧存在问题,望通过研究加大我国的日语口译教学水平。
关键词:日语;口译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的高校日语教学历经百年,培养出一代一代的优秀日本专业人才,并且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学习成果。但是现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外资企业的额大量涌入,导致优秀的日语人才尤其是高级日语实用性人才急缺,所以为满足当前的形式需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日语人才变得尤为重要,这也将成为高校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口译教学的概念
口译可以在形式上有三方面的分类:交传、同传、耳传。交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交替传递,主要的翻译方式是口译人员在记录讲话这内容的过程中,当讲者发言结束后,需要有一段停留时间,这段时间就要求翻译人员准确的翻译内容。同声传译是指在在口译人员不打断讲话者说话的前提下,翻译其传书的内容,所以难度系数较大,主要是要求口译人员需要有足够的可以技巧和可以能力,耳传与同传有很多相同以及相似的部分,其关键的不同就在于口译对象需要在翻译对象的身边,轻声的进行翻译。综合上述的翻译要点可以了解,口译需要理解(简单的理解单词大意—记忆(大脑记忆和口译笔记的记忆)—译出(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出相关内容)。口译课程主要是高年级日语专业学生锻炼自己听、说、读、译能力的基础,因而在专项的口译技能训练中,要让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就要开设以口译为传播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日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时间较短
我国很多高校口译课程开展的时间都是在大三,由于部分学生进入到大四的实践期间,所以能够真正的接触口译教育的时间大概只有一年的时间,因而面临这一情况学生就不能系统的接受口译训练。另外,由于口译课程设置的时间比较少,一般高校口译课的设定时间为两到三学时,一个学期也只有32到48学时,全学年算下来也不会超过100学时,如果学习时间过少就会出现口译教学困难的情况,这样也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另外课文辅导时间受到限制,因而口译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让学生无法真正的领悟到口译教学中的内涵,因而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口译课时设置缺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口译教材版本陈旧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完成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纵观整个日语口译教材,可以看到20世纪后发布的口译教材较少,并且整体教学内容异常凌乱。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诸如宋协毅编著的《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等优秀的口译教材,但是由于出版数量有限,更新换代速度慢,所以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由于语言和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日语语言的飞速发展,使得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来语言涌入。加之,日语的口译教材一般都是每几年才能更新一次,这样讲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口译兴趣。 (三)口译时间机会有限
口译的各项特征主要决定口译教学开展要以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口译的主要目的是将已经学习到的日语知识转化为知识理解的过程,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口译实践将成为必不可少的转化环节。口译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口译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日语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口译实践机会,因而口译能力才能提升。但是我国目前高校的口译能力很少能够进入实践环节,部分实践课程的开展,就是教师在课程上,随便的找寻几篇科技、经贸等专业的文章,让学生通过文章简单的了解相关专业的翻译。但是在运用中,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很多日语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在面临口译面试时,也无法胜任该项工作,学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从事该项工作。 三、口译教学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增加口译课的课时
学习语言的人很看重实践,由于口译课是日语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所以上课时,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很多高校从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才开始设置口译课程,让学生在适应口译课程的过程中,锻炼日语的实用性,但是由于课时时间较短,学生刚刚适应口译课学习,该课程就已经结束。所以为了改变这以现状,可以考虑从二年级开始设置口译课程,虽然二年级学生能够掌握日语知识不是很充足,但可以调整课程教学环节,在二年级口译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以口译实践教学为辅助。当学生进入到三、四年级时,再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课时时间也可以由原来的每周2学时或者3学时调整到每周4学时,每个学期保证70左右的学时,那么学生在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将充实自己的日语口译知识。 (二)改革口译教材
为解决日语口译教材滞后的情况,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比如,高校教师要针对教材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将教材中比较落后的方法进行删减,保留教材中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内容,另外可以集中师资力量编写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材,教学的编写要更具实用性。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将来的就业以及实际应用,适当的融入专业方面的内容,这样让学生熟悉不同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的日语口译知识。第二,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比如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营造口译现场气氛,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动嘴说,更习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机会
口译课教学过程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认真的设计好每一堂课,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让学生在语音室内模仿和翻译,体验作为一个翻译人员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师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找到自己在学习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语言、心理承受以及现场应变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探究口译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探究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口译教学的开展提供合理的建议。推动日语口译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新勇.日语口译教学中的多模态运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4(04):10-11. [2]宋世磊.日语口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22-23. 作者简介:
孙哲(1979.11— ),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日本独协大学毕业,吉林华桥外国语日语口译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口译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2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