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特色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欢迎阅读!
特色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第一批试点的“农家书屋”,收到明显效果后,9月份在全县推广,为农民读书提供更多的方便,目前,**县保存设在村委会的149家“农家书屋”的根底上,建成了“茶馆书屋”“理发店书屋”“食堂书屋”“巴扎书屋”“社区书屋”“诊所书屋”等农家书屋77家〔村〕,共免费赠阅出版物3.85万册,书架77个、报架16个等相关设备。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对“两项工程”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切实让广阔农牧民从“**工程”及“农家书屋”中得到实惠,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解决各族群众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全面提高广阔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使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和谐并进,构建和谐社会打好文化根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特色农家书屋”建设作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考核。地区、县委、政府领导屡次视察特色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对农家书屋工作进行指导,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成立了由宣传、文化、财政、乡〔镇〕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部门、社会和农牧民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农家书屋长态开展的良好局面。
三、农家书屋建设具体做法(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农牧民的文化建设工程,我县以突出“农业、农民、农村”的特色,以满足农民多样性的阅读需求,在乡村人员集中场所建立了“特色农家书屋”,推动了农牧民读书、用书、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活泼和丰富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为此,层层建立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特色农家书屋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制度,确保书屋运行健康。农家书屋不但要建好,更要管好。在书屋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坚持“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那么,鼓励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图书流通上,采取流动交换阅读的方式,实行免费借阅;在运行费用上,由县财政负担,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无报酬。全县各农家书屋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并规定了开放时间,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管理指导,提高利用率。我们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紧紧把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四个环节,特别抓好管理这一关键环节,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摸准民情民需选好书、配好书,建章立制选人管好书、用好书。一是制定好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读者借阅规那么》、《农家书屋出版物管理制度》、《图书借阅证管理制度》,用制度管好农家书屋,到达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二是挑选好管理人员。经过村组推荐、组织考核,选用一批有文化、素质好、能奉献、责任心强群众认可的同志作为农家书屋管理员;三是组织好业务培训。县里年内组织10场次次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把各乡镇场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一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效劳意识;四是指导好读书用书。文体播送影视局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定期下乡进村巡查、现场指导,年内已督查三次,对开展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以推动读书用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五是宣传好各类典型。利用媒体优势,在播送电视台开办专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0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