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弥儿》,欢迎阅读!

读教育论著《爱弥儿》
《爱弥儿》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进入社会的过程。全书分了五卷来描述爱弥儿不同时期的教育,开篇就写到“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确立了他的教育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同时,他也提出即便人生来是善的,也不代表就是一个完美的有用的社会人。因此,我们对于孩童的教育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对爱弥儿这个理想形象的塑造,阐明了许多教育观点和方式。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是在牙牙学语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对于自己的生命没有意识”。因此启蒙教育对于这个孩童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卢梭提出“他们因为倔强任性而啼哭时,唯一能纠正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或者用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事物来分散她的注意。”我想在我国这样一个独生子女盛行的社会,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大多做不到这一点,因而不能不说这一点也加剧了我们几代人的自私骄纵的性格。
第二卷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大约是因为他讲述的是儿童阶段,而儿童又是一个最天真烂漫、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卢梭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我想这句话应该理解为这一阶段的孩子尚未形成成人世界里的是非道德观念,同时也极易受到这个繁复世界里的各种诱惑以及错误行为的影响,从而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卢梭在当时就看到了现行教育的弊端,孩子没有了真正的童年。教育本当顺应儿童的天性,依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
们的品行,这一点与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不谋而合。当下,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与之完全背道而驰,学习毫无快乐可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境况更变本加厉,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培养“所谓特长“,牺牲孩子金色的童年,然而真的就能给孩子一份遥遥无期的幸福未来么?“当我们受伤的时候,使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所受的伤,而是恐惧的心情。”他认为儿童需要经历伤痛,而作为成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然而,我又不得不联想到我国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家长都把孩子视作“心头肉”“心肝儿”,何以漠然应对受伤后仓皇失措的“宝贝”?我们应该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此去影响困境中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够笑对人生,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
此外,在这一部分,卢梭还提到了一些对于教师的建议,我认为其中最核心还是他一直强调的“自然教育法”和“为人师表”。“自然教育”就是上述提及的注重儿童自身的兴趣和特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其中影响深刻的是“不能对儿童进行口头教育或者惩罚”,卢梭提出“儿童是无邪的,他们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让他们在实践经验中去去得教训”,这也充分体现了他提倡儿童时期不应该去学习理论历史知识,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应该是太过极端了。“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想我们当然不能忽略理论历史对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作用,当他们有了既定的是非准则,也就可以在实践中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人师表”也就是因为儿童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所以要求教师身体力行的去教育学生。
第三卷论述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这里,仍然强调了本书一以贯之的“因材施教”,这对于爱弥儿来说的确容易实现,因为他是接受“一对一”教育,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整体呈现出的是教育资源
缺乏,师资力量缺失的困窘局面。一个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四五十甚至更多的学生,老师精力有限,所以对于每个学生往往很难实现平等对待,因材施教。
第四卷侧重十五至二十岁青年的德育教育。卢梭认为这个阶段才能开始对他们灌输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
第五卷则是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一个女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因为她生来就要服从不太完美甚至有许多缺点和恶习的男人。”在当今提倡男女平等的新社会,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为我们接纳的。虽然卢梭对于女性的歧视是落后的,但是他也提出了学校教育应当重视爱情教育,这样先进的观念,在我国当下的教育体系中仍然未被广泛的渗透。
读完全书,可能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卢梭提出对儿童的一些教育准则,一些具体的事例也铭记在心。儿童时期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道德培养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研读,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有责任去跟家长交流合作,还给孩子一份美丽的童年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