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欢迎阅读!
人的属性
教学课题:人的社会性 姓 名:徐长清 学 号:1991070126
教学目标:了解人、认识人的属性,真正理解人生价值,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
价值观。
重 点:人的社会性
难 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教学过程 [典故导人]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希腊人已经从人的外部特征来对人进行思考, 司芬克斯作为人面与狮身集合体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了。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1.人的自然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是人与其他动物的相通之处。 (2)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第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第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人的社会属性。
(1)含义: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
(2)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第一,人是社会的产物:
从原始人围猎、种植生活、语言产生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看出人的劳动是群 体性 ,原始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征服自 然的能力很低,所以需要人们成群结队的去捕捉野兽,集体采集果实,维持极 其艰苦的生活。后来逐渐地开始种植生活。原始人为了加强群体合作,彼此之 间需要互通情况,表达感情,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形成思维活动。而劳 动又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可见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从产生之时起就带有 浓厚的社会色彩。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人类学、考古学和 社会发展史都证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的劳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言语和思维,都是社会的产物。
第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产活动是建立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所以生产活动是社会性的活 动,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的人只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
第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处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中,处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法律和道德关系之中,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
鲁滨逊有两件宝物,一是他的知识,二是他的小刀、火柴、火枪等工具。这些都是社会赋予他的条件。他已经是一个被社会关系造出来的成年人,他不可能再变成野兽了。所以,他再怎么漂也漂不出社会的。人不离开社会,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总是处在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中,总是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中,并在这些关系中学习很生活。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人的是社会。因此人的生活有社会性。
下面我们看恩格斯的这则名言: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最多的是收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从理论上旁证了人类“具有社会属性”的观点是正确的。
总之,人的社会属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并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注意: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可见,人的社会性不一定是阶级性,但阶级性一定是社会性。
(3)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支配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这则是体现社会属性,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1)“人性自私论”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私有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的产物,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逐渐走向消亡。
(2)“人性自私论”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属性,但又存在着差别。人在“自保”中受理智、社会道义上的支配。因而把“自保性”说成是人的本质,用于证明“人都是自私的”观点,是对人的本质的曲解。
(3)“人性自私论”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个人利益作为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类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有的,而自私观念只是私有制产生之后才有的一种思想观念。就思想体系来说,是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因此,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4)“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与现实。古往今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涌现过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品德高尚的志士仁人和杰出人物。
总结、扩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d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