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众号短文— 良好的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欢迎阅读!
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
从我们成为父母那一刻起,就总想着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教育或管教孩子,让孩子优秀、懂事、独立,这就是中国式家庭育儿观念的核心,从小就潜移默化的植入我们的思维,影响下一代的亲子教育。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联结—始于关系,所以关系先于教育。从教育的形式而言,父母通过自身的言行、构建了怎样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熏陶和教育,要远远重于说教,所以关系>教育。
亲子关系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在关注,但因为每个家庭的差异性,所以很难有清晰的定义和答案,不过良好的亲子关系会有一定的共性,今天就先分享6个关键点。
1、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好的亲子关系,应该可以给孩子安全感。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不断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让他们饿着、冻着,给他们陪伴、关爱,让他们舒适、快乐的成长。所有的这些,都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对父母有安全感,彼此之间建立信任这应该是良好亲子关系的核心基础,也是孩子健康心理状态的基础。 2、无条件的爱
不是只有孩子听话,才爱孩子;不是孩子考试成绩好,才爱孩子。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没有附加条件。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感受到,不论发生什么,父母始终在那里,都会支持你。
我们平时应该让孩子多试错,允许孩子犯错,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孩子遇到困难,犯了错,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同样支持和帮助,对自己的爱不会因此而增减或变化。 3、尊重孩子
父母应把孩子看作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不仅接纳孩子的优点,同样也要接纳孩子的缺点,这是尊重与平等的前提。
其次就是信任,缺乏信任就很难有尊重。减少对孩子的主观判断,多从积极关注点出发,才能换来孩子的积极的互动和诚实。
最后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父母都应采取“温和”的情绪态度。对孩子不要嘲笑、动怒,即使孩子的言行举止有些失礼,也应“”温和”再“温和”。因为人在情绪激动时容易口不择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导致孩子采取防御姿态去抵抗父母。 4、良性互动
形成良性互动,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与年幼的孩子沟通,关注的应该是沟通的过程,而不是沟通的“事情或者结果”。
在沟通中应该热情的去倾听孩子的意愿,真诚而温和的反馈。有时候,孩子跟父母倾诉,他们只想要理解和认同,而并不是要父母谋划策或是批评。所以,我们要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这不仅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也促进了
孩子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 5、动态看待养育和亲子
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天都可能有变化。今天对孩子有用的教育或养育方式,过一阵子也许就不适用了;对其他孩子奏效的养育方法,也许对自己孩子没有用。父母需要随机应変,随着孩子的变化,不断调整养育和教育方式。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父母要陪着孩子共同成长。 6、坚持
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形成,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需要与孩子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当然,我们也不必一定要求自己做完美父母,养孩子的过程漫长而艰辛,中间有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也完全正常,只要我们知道大体方向是怎样的,然后尽力去做好,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孩子跟父母能保持一个随时可以联结的状态,他就有勇气去体验那些对他来讲可能会有困难、恐惧、焦虑和担心的事情,那份爱的联结是对孩子成长的力量和支持。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教育的根,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