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朝)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古诗词阅读理解(三)》,欢迎阅读!

(南朝)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古诗词阅读理解(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落 鲍 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①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①咨嗟:赞叹。
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明代钟惺说这首诗“似稚似老,妙妙”。所谓稚就是稚拙,老就是老练。这个评语颇有见地,也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答案】
1.对比。将杂树和梅花进行对比,杂树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终没有耐寒的品质;而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对比突出了梅花骄傲独放的高贵品质。
2.“稚”体现在:①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①语言朴实无华,无雕琢,只是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确有几分“稚”趣。
“老”体现在:①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可以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①“零落逐寒风”的“杂树”,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象征。这一点又显示出它的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 【解析】
1.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一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
2.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
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Z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