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以语文课为例》,欢迎阅读!

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以语文课为例
观察当今的语文课教案或教学,教学目标不集中、多甚至与语文教育不相干,教学设计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语文教育其实就是语言教育,包括基础语言教育和高级语言教育。基础语言教育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小学的字词、语段学习,初中的记叙文、说明文语篇学习,高中的议论文语篇学习等;高级语言教育专指文学语言教育,如小学的儿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中学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文以高中的文学教育为例。 从普通中学的学术型课程看,系统的中学文学教育包括初三、高一、高二三个学段。高三涉及语言与文化、高考复习备考,不在此详述。以象征为例,谈一谈教学设计中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问题。 语文教师首先在学科专业知识上要区分作为修辞的象征与作为表现手法的象征,这样,在讲表达技巧的时候,就可以在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上有清晰、完整的认识,如表现手法分一般表现手法和辩证表现手法,广义的结构技巧包括选材、组材技巧等,不至于在语文概念术语理解上存在逻辑矛盾。象征无疑是要纳入语文的课程内容之中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内容的外延比课程内容大。作为一般表现手法的象征,分寓言式象征和具象式象征两种,后者又分稳定具象式象征和语境具象式象征。教材的处理方式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如果单纯地讲授象征,寻找不同类型的例文是最好的,如《伊索寓言》《爱莲学》《海燕》《白杨礼赞》。教师要注意,讲授象征后应该与隐喻进行区分。在诗歌教学中,象征与隐喻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段,都
应该纳入课程内容。
一节课的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了。到目前为止,教学过程有七种,即归纳型、演绎型、示范型、辅导型、练习型、活动型、研究型。前三种以教师为活动主体,后四种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同一个课程内容,可以采用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样的。如学习象征,教师可用归纳教学、示范教学;用练习教学,可以先练习,再评价、讲授,也可以先讲授,再练习、评价。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学习象征与隐喻后分别写一首象征诗和隐喻诗,教学效果会更好。这种练习型教学,可先让学生补写、仿写诗句,再独立创作诗歌。教师能够及时反馈是最好的。所以说,小班教学有反馈上的优势。
课程内容表现为基本的、核心的知识、技能、策略,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构他们的学科知识结构,领会知识运用的条件,这样在问题情境中就便于学生提取相关的知识。我们语文老师的通病是:(1)语文概念模糊不清,逻辑不明,中学的知识与大学的知识衔接不起来;(2)教学的知识缺少选择性和梯级性,随意性很大,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什么时候教就什么时候教,想怎样教就怎样教,经不住推敲,无效劳动多;(3)没有完整、系统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教什么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奢谈怎么教,是不是舍本逐末?而我们的教研员、评课员往往热衷于怎么教,我就不多评论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Y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