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感悟随笔 既要坐而论道,也要起而行之

2023-02-28 13:4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教师感悟随笔 既要坐而论道,也要起而行之》,欢迎阅读!
而行,坐而论道,感悟,随笔,教师
中学教师感悟随笔 既要坐而论道,也要

起而行之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语出《周礼·冬官考工记》书读之要在于知人论世,《周礼》中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后世逐渐演变成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冬官逐渐演变成工部,由“考工记”可略微管窥演变历程,但需要注意的是《考工记》是由汉人补编进入亡佚的《周礼》凑成六篇之数。

但在教育学的实践之路上,我觉得这句话可能改成“既要坐而论道,也要起而行之”更为妥帖。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说“坐而论道,是谓王公;起而行之,是谓士大夫”。如果仅从字面上去看,仿佛“坐而论道”比“起而行之”更加重要,毕竟王公等级比士大夫高得多。

其实,“坐而论道”是谈的是理论“起而行之”是实践,二者各自独立,合二为一,缺一不可。有的教育者是“坐


而论道”的大家,专注教育理论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提出,教学理性提供更好的学理支撑;有的教育者是“起而行之”的实践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的大地上尽情绽放,为实践理性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撑和切之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二者一体两面,并无优劣高下之别,但我想,如果既能“坐而论道”深入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理学,又能“起而行之”不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以达到理想的教育,那么对于中国教育界的贡献一定更大。

例如叶澜先生,她是“现实的理想者”,她是1978之后最先在中国最核心的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第一个发表教育论文的学者,但同时她也是“新基础教育”的开拓者,她的“新基础教育”历时15年(1994-2009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新基础教育”不仅“新”在理念,把生命镶嵌如学校和课堂,更新着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师生观;也“新”在实践,在学校管理、组织、制度文化,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班级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本土化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X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