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阿拉伯语第四册课文与会话翻译 第六课

2022-08-09 11:19:5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编阿拉伯语第四册课文与会话翻译 第六课》,欢迎阅读!
阿拉伯语,课文,会话,新编,翻译


第六课 纳吉布马哈福兹与诺贝尔奖

会话 纳吉布马哈福兹与一名记者间的对话

对身体放心

艾扫姆法蒂玛先生,阿联酋宣言报记者,按照预约时间来到纳吉布马哈福兹老师的家里,然后进行了这次新闻采访。

欢迎!

你好!您好吗?这次健康危机后你的身体怎样了? 没事,我很高兴见到你。

我们很荣幸见到您,希望这次见面不会太打扰到您也不会是您烦恼。 不,当然不会。我很好。

那么,让我们开始吧。纳吉布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这次事件是向人们所知的突然发生的还是存在人们不了解的预兆呢?

第一次危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预兆,我忽然感觉很累,然后就失去了知觉。但是他们告诉我说我的情况很严重,因为我的血糖不稳定。此外他们后来还告诉我这是老年病,是常事…至于第二次危机则是旧病复发,因为我在出院后感觉身体很虚弱,甚至完全卧床不起。只有再恢复只觉得一瞬间我才能动弹和有知觉,然后我就又昏过去了…

当你醒来后,谁是你第一个看到的人?

我的妻子。因为她当时正坐在我旁边,然后是我的女儿和我的朋友,他们当时正在门口等候我…

纳吉布老师,你知道有数百位记者、文学家以及知识分子当时正聚集在医院候着,为了对你的身体放心吗?

是的,我对他们所有人致歉因为我不能与他们见面了,我对他们的关心表示感谢。 纳吉布老师,这次灾难之后,你吸取到什么教训或者有什么想法吗?

当然。疾病虽然残忍,但是它常常成为富于同情心的原因,我学到了其实病人可以用爱与疾病做抗争,对生活的爱或是对一个人的爱…很多时候一个人会为另一个人坚持活下去…我同情那些在身边找不到一个爱他的人的病人。

未来的文学形式

纳吉布老师,再问一个问题随着我们进入了因特网和科技革命时代,你认为未来的文学形式是怎样的呢?尤其在当代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

文学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应当展现它所处的时代的真实的一面。显而易见的是这个时代的快节奏已经渗入每个事物。小说的篇幅减短了,短篇故事变得更短了,也一样有更短的趋势。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时代的性质和快节奏。因此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文学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如果未能表达实际那么文学就辜负了它的义务并且固步自封了。

印刷书能在与有这强大科技可能性的其他媒介的竞争里能够坚持到什么程度呢? 印刷书会一直保持着它的价值。我认为它会在这竞争里一直站到最后的。因为读书有一种特别的高雅和魔力…尽管如此,比方有个人想要读一本小说,那么他会阅读纸质书或者电子书,这并不重要。

在时代节奏一直快速的情况下,我一直坐在电脑前看书,那我所花费的时间,而是通过电脑来获得重要的知识

当物质控制万物时,就像现在这个时代一样,人们对人性的需求以及他们在追逐物质途中丢失的情感会增强,这种人性需求促使人类坐下来读书,放弃他们能赚到的金钱,因为是它造成当时的急切的人性需求,就像人们为了爱而牺牲面子、金钱和权利一样。

纳吉布老师,如果物质控制了一切,那人们不就变成了机器了吗?这样的话这种需求的




思想对人类来说不就毫无意义了吗?

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这是有悖于人的本质的。因为人本身是情感和血肉的混合物而不是机器…如果他的心灵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他对事物判断能力的不健全,那么他会很快回归其本性的。因为他需要这样,因为他的本质、生活的本质以及人类经验总结证明了这一事实。当临近死亡的时候,一个人不会为他的金钱交易的没完成而懊恼,而会为他没有体验的爱的瞬间而悔恨。

课文 纳吉布马哈福兹与诺贝尔奖

我从来没想过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一天也没有觊觎过,我曾经奇怪于那些重视它的阿拉文学家。这可能归结于多方面原因。其中有:我们是成长于爱国情结的一代。这种情结在我们心里引起了一种对自身能力不自信的情况,何况那是个世界各大文豪充斥的时代。他们当时在我眼里都代表了各种流派和大师。比如:萧伯纳,托马斯曼等等。同样我们也有一些大作家比如阿巴斯马哈茂德阿卡,我认为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项诺贝尔奖,他的资质可能要比许多获得此奖的人更卓越。我从来都不敢奢望的诺贝尔奖,真主明鉴,如果我曾极度关注它,那么我每年就会热血沸腾的去追逐它了,或是焦急地等待它的到来了。直到诺贝尔奖公布的那天,19881013号,星期四,我也不知道自己得了奖。我像往常一样去了金字塔报,和我的朋友、我的同事坐在一起聊天,我们谈了好多话题,也谈到当天要宣布的诺贝尔奖。我对他们说我们明天,周五,会像往常一样在金字塔报的第一页读到一则关于获奖的小消息。我们知道谁获得的奖!然后我回到家,当时我的妻子一个人正穿着围裙,即将做好午饭。至于我的两个女儿则在工作。我吃了午饭,就去卧室休息,没过几分钟我就发现妻子在激动的叫醒我:起来,起来…金字塔报的人联系你说你得了诺贝尔奖。

我十分生气的醒了,认为我妻子说的只是胡话。我当时告诉她我希望她理性一点,希望她明白诺贝尔奖并不容易获得,而且我也从来没想过要得它,我希望她不要再在我面前杜撰了,也不要再想这件事了。我对她说我们的生活很舒适很受庇佑,我不想她再幻想会有类似于天方夜谭里的假想的惊喜发生在我们身上。正当我与妻子谈话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金字塔报的记者马哈茂德帕夏打来的,他抢先祝贺道:“恭喜啊大师!”我回答道:“怎么了?”他告诉我说我得了诺贝尔奖,我没信他的话,于是他把话筒给了金字塔报主编萨拉玛艾哈迈德萨拉玛先生,他用洋溢着喜悦的语调对我说:恭喜啊大师…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出来了,你的了诺贝尔文学奖!

直到那时我依然以为这只是马哈茂德帕夏的一句玩笑话,以为他可能是想给我讲个冷笑话,于是叫身边的一个人模仿萨拉玛艾哈茂德大师的声音。但没过几分钟,我当时正在床上茫然分不清真假,门铃就响了。妻子开了门,还穿着围裙,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他身旁有一群同行的人。我从床上起来走到客厅,还穿着睡衣,我看了那个我起初以为是一名记者的男人一眼,突然他身边的一个人向我介绍道:瑞典大使和他的夫人。

大使祝贺我获奖,还赠我一件小礼物,是个精致的玻璃杯子,酷似汗哈利利市场上的工艺品。我辞谢了他进到屋里穿上西装,因为我想确定一下这件事是真的。大使一离开开罗我的小公寓就变成了像市场一样的地方。记者、照相师、祝贺的人和喜悦充斥着这个地方。快速的新闻采访,接连不断的电话铃声,有时我会自己接听,有时则是朋友或者与我在一起的一名记者接听,问题如狂风暴雨,我则尽我所能的回答这些我从未思考过的突发性的问题。我的妻子则十分尴尬,她一个人在家,尽其所能的履行款待宾客的责任。

我又回了一趟金字塔报的办公室,在那儿我与同志和前来祝贺的人拍了好几百张照片。置身于这些喧嚣时我想起了晚上的座谈会,它的时间按往常是每周四。于是我决定回家,把雪茄盒丢那了,我打算拿了它之后再去座谈会。但我在家门前忽然遇到了大量的记者、闻人士以及电视台人员,我便担心如果我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我对司机说:“把我带去尼罗宫,它距离我家有三公里。在那儿我又遇到了另一批人群,好不容易才从中逃出来。然




后我去了陶菲格塞利和的家。我在他那儿待到晚上,然后开着朋友阿迪拉开米勒的车和他一起走了。我们在开罗的大街上闲逛,一直到半夜一点半的时候才回家。我一点点靠近家门却见家里灯火通明,进去后却发现妻子和两个女儿坐在客厅中央。她们身旁有六个外国人,子告诉我他们是外国记者,明早要走的,所以今天必须进行采访。我只能听天由命了,便去洗了把脸,洗去这漫长一天的疲惫然后坐好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那天晚上我直到清晨时分才入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W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