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时代下的医学科普图书创作

2022-08-08 20:3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健康新时代下的医学科普图书创作》,欢迎阅读!
医学科普,新时代,创作,图书,健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健康新时代下的医学科普图书创作

作者:刘友良

来源:《出版广角》2014年第07

一部优秀的医学科普图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以及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是对医学科普作品的基本要求,凡从事医学科普创作的人员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努力体现[1] 一、医学科普作品七大要素 1. 科学

科学性是医学科普作品的生命,即医学科普作品的内容正确,取材可靠、数据准确,引文准确,用词准确,所以创作时要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决不能为了新奇而传播一些反科学的东西。医学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体现在作品中所论述的医学科普知识、技术和方法,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严禁将愚昧的、迷信的、伪科学的甚至反科学的内容写进书中。医学科普中的科学性的问题系人命关天的大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 2. 实用性

实用性即医学科普作品有实用价值。实用性是医学科普作品存在的先决条件,实用性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所写的内容能否用来帮助人们防病治病,健康养生,便是检验是否具有实用性的标准。实用性不等于实用主义。医学科普作品不应仅仅是被动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更应主动的给予人们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纠正防病、治病、保健强身领域里错误的思想,用案例来看待实用性,将人们导入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通俗性

通俗性是指一般读者看得懂,容易接受。如果医学科普作品不具备通俗性,那它就是医学教材和学术参考书。因此,通俗性是医学科普作品存在的价值。将科学理论科学技术通过科普作者的笔表达出来,让群众容易接受,这就要求科普作品的通俗性。通俗性是医学科普创作的重要技法,唯有通俗才能普及。所以,要了解读者的接受能力,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用他门熟悉的语言来表达需要普及的医学知识。用简练的文字、清晰的语言进行创作,创作人员也要深入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才能使普及的内容融会贯通。医学科普作品要通俗,让广大群众容易接受,就必须按以下要求去写作。第一,通俗易懂的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实际。第二,写作方法要深入浅出。第三,尽量少用专门术语。第四,化抽象为具体。 4. 思想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V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