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之避讳 古人取名字要避讳之前七代帝王

2022-09-02 18:44: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化之避讳 古人取名字要避讳之前七代帝王》,欢迎阅读!
避讳,七代,取名字,帝王,古人
古代文化之避讳 古人取名字要避讳之前七代帝王



>在李靖传里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李世勣为什么不避李世民的讳?连观世音菩萨都避李世民讳叫观音菩萨,为什么李世勣不用避讳?这是个好问题,今天我们说一下和避讳有关的一些事。西方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往往取个和长辈一样的名字,就出现了拿破仑三世、路易十六这样的名字,有时候会很麻烦,祖孙一个名,不知道的容易分不清。中国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表现为不能直呼名,甚至长辈名字中的字都不能直接写和说,要用另外的字表达,这就是避讳。这样也很麻烦,不知道的也容易弄错,也会让后世的人读书的时候产生误会。比如李白的儿子晚上搂着媳妇就不能说:你的皮肤真白啊,至于他是怎么说的,我就不知道了。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五代宰相冯道,冯道字可道,他的弟子读他的名字,总是改成不敢说《道德经》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于是他们读的时候是这样的: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不明白的还以为在说什么军国机密呢。亲长的名晚辈要避讳,帝王的名就要普天下都避讳了。汉武帝名彻,本来爵位中有个,那就不能用了,改叫通侯。汉宣帝本来叫刘病己,名字中两个字都是常用字,为了不给天下添堵,宣帝登基后改名刘询。宣帝这个决定很英明,不然连他爷爷的表哥霍去病都得改名,改啥名呢?估计叫霍去疾。隋唐评书里有个好汉叫李元霸,就是这么改的,其原型是李世民的兄弟李玄霸,在清朝的时候避康熙皇帝的讳(康熙名玄烨)叫李元霸了。比较郁闷的是东汉时期的庄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少年时的好友,两人关系好到什么份上呢?刘秀当了皇帝,两人半夜喝酒


聊天,累了就一起睡觉(别想歪,说的就是你),子陵兄睡着了大大咧咧把脚放刘秀肚子上。就这种交情,刘秀驾崩后儿子刘庄继位,子陵兄这个犯了大侄子刘庄的讳,连姓都改了,叫严子陵。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于是在唐朝很长一段时间(避帝王讳要避七代)这个是不能用了,不光老虎叫大虫,虎牢关也改叫武牢关,隋朝名将韩擒虎被改成韩擒武。现在有个词叫马子,这个词最初是指夜壶,而它的本名也不叫马子,叫虎子,这自然也是避讳。以前带兵的将军要勘验虎符,在唐朝被改成鱼符。回到李世勣的问题,李世民对避讳这个问题比较宽容,他规定只要世民两字不连在一起就无需避讳。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讲过三省六部制,六部中有个户部,其实在贞观时期叫民部。虞世南、李世勣也不用避讳。到了李世民的儿子高宗李治上台,为了表示对他爹的尊重,规定单独的世、民都要避讳,李世勣才改叫李勣,民部也改为户部。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李世民时期当然不用避讳,在李治时期,曾有僧人翻译佛经的时候请示过,因为佛、菩萨属于神、圣人,高宗表态:圣人之言,就不用避讳了。观世音是个外来词,翻译的时候就有观世音、观自在、观音等多种译法,之所以有观世音避讳的说法,是后代民间附会之言。赵匡胤当了皇帝,他弟弟赵匡义就改名赵光义,赵匡美改名光美。后来光义又当了皇帝,光美再次改名廷美。挺美?婷美?做广告代言合适否?皇帝至高无上,皇后也跟着沾光。唐玄宗的皇后号昭成皇后,玄宗的哥哥李成器就改名李宪,避弟媳妇的讳。有些人避讳避到偏执。唐朝宰相李德裕的父亲叫李吉甫,他连姓周的都不愿见,避讳避到偏


旁部首就有些过了。宋代的刘温叟,父名岳,他终生不登五岳,因为同音,他连音乐也不听。宋诗人徐积,父名,他一生不与石沾边,脚从来不踩石头,遇到石桥不得不过,就让人背过去。这样的人生太痛苦。田登做州官,就不许说点灯,只能说放火于是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有的人很大度。文学青年唐文宗名叫李昂,有一次和大臣裴素、柳璟交流,裴素大概很喜欢初唐诗人陈子昂,说到兴起,张口闭口陈子昂如何,全然忘了犯了帝讳。文宗没生气,很委婉地提醒裴先生:陈子昂字伯玉,你可以称呼陈伯玉。也有人会闹笑话。宋代钱良臣的儿子每次读书读到良臣,总会改读爹爹,直到有一天读《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钱公子不加思索: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有人为一个避讳酿成终生悲剧。大诗人李贺父亲叫李晋肃,有人拿这个做文章,说晋、进同音,李贺不能考进士。韩愈很欣赏李贺,专门写了《讳辩》为李贺鸣不平,但最后无济于事。李贺二十七岁郁郁而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T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