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欢迎阅读!
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摘要:我国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各方面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文化教育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体现在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农村中小学的家庭教育有误区,部分家长会采取比较偏激的教育方式,会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农村家庭教育逐渐朝更好的趋势发展,有很多农村家庭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本文探讨了农村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作用
农村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庭教育的极大影响,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社会化品质,同时会在家长的指引下构建自己的人际交往,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同时,有一些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难以构成民主化的家庭教育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良好品质的养成。
一、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及时纠正孩子对事物的错误认知。中小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但他们的是非善恶观念仍未形成,容易做出比较偏激的行为。对此,在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家长通过和孩子交流互动,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并对孩子的思想、做法进行正向引导,能促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中小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他们的习惯教育非常关键。在农村中小学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会对中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带来极大影响。对此,农村地区的家长在和中小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过程中,应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引导,
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中小学生并未完全建立自我意识,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家长对他们的社会性行为进行科学培养,采取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获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有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家长对孩子投入更多的关注和耐心,有助于学生养成外向的性格。在农村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过度苛责孩子,保持比较稳定、温和的情绪。
二、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定期进行家访,了解中小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的家庭教育中,学校应合理推进家访制度的实施,可安排教师、班主任进行合理家访,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各项困惑,主动和家长构建沟通的桥梁。班主任与教师能在家访过程中,了解中小学生的家庭环境等具体情况,更好地对中小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有效帮助中小学生疏导消极情绪。首先,教师应引导中小学生的家长正确看待家访,鼓励家长主动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及时反馈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同时,教师应主动向中小学生的家长讲解更加专业有效的教育方法,向家长告知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引导家长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更适合的教育方法。其次,教师可和学生的家长们构建微信群,让家长主动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等,有效指导家长调整学生的思想状态,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家长更好地适应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变化。
(二)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落实家庭教育
很多农村家长有错误的教育观念,教师应分析实际情况,引导家长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应从行动上进行改变,让家长每天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进行阅读,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家长运用科学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例如,有中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离书本太近,或者喜欢趴着读书,家长可示范正确的读书姿势,提醒孩子进行纠正。家长应重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将孝顺友善等品质落实在具体行动中,逐步增强教育
能力。其次,教师可引导农村家长从多种渠道了解现代教育资源,让家长浏览专业的教育网站,鼓励家长主动学习有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中小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交友等方面的挫折。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学会主动走入孩子的内心,为中小学生营造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
(三)引导家长学会尊重孩子,为中小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空间
教师应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是独立个体,让家长在孩子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指导家长运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并适当调整家庭教育模式,实现家庭教育有效地提高。若是家长对中小学生进行过分严苛的管教,会引发孩子们的反抗情绪,实际家庭教育效果远低于预期。对此,教师应引导家长尝试运用多种不同教育方法,让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性等。教师应引导家长不能只凭借学习成绩评判孩子的表现,要重视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尤其要关注孩子在思想行为方面的表现。教师应引导家长主动倾听中小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发展自身特长。教师应让家长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和孩子沟通中照顾到他们的情绪,为孩子创造民主开明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总结
综上,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小学与中学阶段的教育工作非常关键,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会直接影响中小学生性格习惯的养成。基于此,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定期进行家访,指导家长更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并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要让家长尊重孩子,更好地引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成兰. 试论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和对策[J]. 科技资讯,2020,18(13):243-244.
[2]刘志宏.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分析[J]. 科教导刊(下旬),2020(15):151-15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N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