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当今中国的道德困境与道德建设

2023-03-11 09: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略谈当今中国的道德困境与道德建设》,欢迎阅读!
道德,中国,困境,当今,建设


略谈当今中国的道德困境与道德建设

传统中国是异常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度,以德治国曾经长期主宰着中国思想。然而,自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着失根的危机,道德观念发生着剧烈地转型,当今中国社会更是陷入了道德乱象的困境。2011年发生于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可谓指戳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底线,不少人感叹中国已走入了道德荒漠。面对当今的道德困境,中国的道德建设从何谈起?本文正是希望将小悦悦事件作为切入点,对之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标签:小悦悦事件 道德困境 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正文

道德一词,最早可见于老子著作《道德经》。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道德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并因阶级的不同而殊异。道德,也就是一个社会所共享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传统中国是道德社会古代中国的道德意识,也基本由儒学型塑而成。儒学倡导君子人格道德之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译注?先进篇第十一》君子人格实际上寄托着儒家以德治国政治抱负与治国理念。但是,自近代以来,传统的德治理念遭到了毁灭性的颠覆,法治一跃而上取代德治思想,传统道德也就随之动摇。旧道德经历了几乎全盘性的毁灭,但是新道德却没有随之应运而生,使当代中国呈现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织的现状。旧道德的紊乱与残存,新道德尚在襁褓之中,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道德乱象的困境。而这种道德乱象之根源,在于如何处理传统道德与现代性的冲击。



20111013日,在广东佛山,一位2岁的小女孩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在七分钟之内,居然18名路人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未施与援手,最后被一位拾荒阿姨所救。20111021日,小悦悦抢救无效离世。(以上资料源于百度百科)该事件在舆论上掀起轩然大波,人们指责18个路人漠然无情,也指责肇事司机开车不小心,也有人指责女孩父母看管不力,但是无论是指责哪一方,都直指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不少人惊呼:中国进入了道德沙漠吗?为何如此麻木?小悦悦事件,确实戳穿了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小悦悦事件之所以震撼人心,在于它的确浓缩了中国当今混乱的道德问题,触及了中国敏感的神经。从此事件看,我觉得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有以下几点:



1.传统道德与现代性的冲击,如何面对?如何转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道德乱象其实并非中国所独有,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经历。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由传统向代的型,即涂尔干意义上的机械社会mechanic society)向有机社会organic society)的转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将会从礼俗社群变为原子化的个人存在。传统上的亲密关系,将会被现代社会的陌生人转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将冷漠化、利益化和不稳定化,这是现代性的通病。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英美几百年才能完成的成就,正是中国的伟大,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道德建设问题。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固然是中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



2.道德立法问题,如何解决?有无条件?与不敢扶问题一样,不少人认为中国出现此类冷漠的现象应该归因于法律缺陷,即善行不能被法律所保障。从这方面看,法国的怠于给予救助罪、美国的轻微疏忽罪可以给中国一些借鉴。见义勇为的人反受到伤害,反映出法制的不健全,让行善的人没有后顾之忧,确可以从立法方面着手。但是,另一方面,我却认为,立法之道并非解决道德问题的根本之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本应是人性善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社会之最基本的风气,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善行都还需法制强制进行,那么是否可以说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真正沦落?我希望中国还没有到达这个程度。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和经济建设同步进行,不可偏废。就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问题,我想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传统中国是一个重视以德治国的国度。受儒学的影响,道德与伦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无论是君子人格的要求,还是回归三代之治政治愿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道德在中国文明中的分量。以德治国的传统,这一点被黄仁宇先生批判得很透彻。以法治国,已成为共识。但是我却认为,传统中国不是无法而是轻法,传统中国的问题不是缺乏法治而是德治重于法治。中国现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这当然势在必行,但是是否也能从传统德治中汲取营养?



2.“小悦悦事件反映出当今中国道德问题已成为焦点。但是如果因此而认为中国就进入了道德荒漠的时代,则大可不必。一些事件会因为媒体而被无限夸大。不少人对小悦悦表示痛心,从侧面上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其实并不麻木,社会良心还在。从这一事件看,网络和媒体其实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在视觉为王的时代,大众传媒可以作为道德建设的辅助手段。



恻隐之心是人性之本,道德并非高于人性而存在,而是人性最基础的部分。小悦悦事件暴露出社会的道德问题,但是不能就此认为中国人已然麻木。道德困境是每一个现代化国家都将面临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方式。道德建设,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横幅的宣传,激昂的演讲,而应该让每个行善的人没有后顾之忧,让每个冷漠的人体会到愧疚。让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成为一种常识,一种无意,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而不是让人高山仰止的英雄行为。



参考文献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研究》甘信奎 载于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12



[2]《以德治国:适逢其时的治国方略》毛瑞明 载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1卷第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A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