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考试选择题》,欢迎阅读!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 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起 D、知识迁移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 )、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 )和( )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1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1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1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2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叫做:( )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B 5、A 6、C 7、D 8、C 9、D 10、C 11、B 12、A 13、C 14、B 15、A 16、 B 17、A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哲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 ),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
1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的功能有( )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
A潜在才能B能力倾向C性别倾向D性别态度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B激动性C暂时性D表浅性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B2、C3、A4、D5、A6、B7、B8、C9、C10、C11、B12、B13、B14、B15、A16、B17、B18、B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ABD2、ABCE3、ABCD4、BCD5、AB6、BCD7、ABCDE8、ABCDE9、ACD10、ACE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临近
5、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 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
A、 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
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 A、 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 )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
A、 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 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D 10、C 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B 18、D 19、B 20、A
一、单项选择题
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 ) A、2岁 B、4岁 C、6岁 D、8岁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
A、1岁 B、3岁 C、 5岁 D、 7岁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4、人格的核心是 (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2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 A、4±2 B、5±2 C、6±2 D、7±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一、 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B 20、D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A )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界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C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C ) A、人类的学习 B、广义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成人的学习
5、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A ) A、加涅 B、桑代克 C、苟勒 D、我国心理学家
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属于:(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8、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9、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C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C )
A、概念的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动机说、 12、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称为学习的:(B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记忆策略 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D)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4、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D ) A、生活焦虑 B、睡眠障碍焦虑 C、交友焦虑 D、考试焦虑 15、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叫:(C ) A、心理教育 B、心理评估 C、心理测验 D、心理辅导 1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 ) A、选快后慢 B、前后一样 B、选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7、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的一种学习策略叫做:( A ) A、发现教学 B、合作学习 C、情境教学 D、个别教学 18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A) A、课堂气氛 B、群体规范 C、人际关系 D、群体凝聚力 19、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育评价分为:(B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证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20、一位新教师当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属于:(A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1.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 ( )A.文化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 B.组织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课程活动文化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 )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 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C普及高级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大众化 4.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人力资本
5.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人力资本 参考答案:1.B 2.C 3.D 4.B 5.B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