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探索研究

2023-01-23 14:0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探索研究》,欢迎阅读!
思政,教学体系,新时代,探索,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探索研究

作者:张颖 徐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2

摘要: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程改革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动态变化。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并不是一次重新洗牌,而是一次全新的整合——课程育人体系。《教育性班会课》是列入我校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公共必修课,是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区别于事务性的班会。本课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是进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性班会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4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于此,我校推行的教育性班会课课程思政的一次创新性尝试。教育性班会课程开设一年来,取得明显成绩。一是规范了学生的管理,使学生能尽快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二是学生违纪事件明显减少,通过教育性班会课程增加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阵地,更能及时提醒学生牢记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纪律;三是防范意识增强,教育性班会课程不断提醒学生加强防范诈骗、防范网贷等的意识;四是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五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内容。教育性班会课成为引领学生思想方向、政治立场的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是基于课程建设而不断完善的,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将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在本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招生考试办公室)在课程建设中起到了引领和统筹的作用。课程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教务处在组织课程改革和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过程中,应当注重把德育功能融入各类课程建设中,并德育指标作为重要的监测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课程思政的体系建立起来。具体体现就是不仅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设定之时,就将德育功能融入其中,而且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也尽量引入德育功能的监测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加强思政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出发点源于思政的建设。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引领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影响课程建设中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导向各方面统一协调性,仅就教学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教学效果将事倍功半。在实践教学中,许多专业课教师总认为价值导向思政课的责任和义务,其他专业教学只负责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因此,引入课程思政的概念,是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改变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割裂问题,强调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同的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各自独特之处,不同专业课程也有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在探究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中,需要全面分析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改革课程能突显的价值导向功能,鼓励任课教师勇于担当德育责任,将所有课程都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作为引导,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教育性班会课在教学实践体系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部分专题的班会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师生互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教育性班会的目标,也是教育性班德育功能的充分体现。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在教师。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既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负责人。课程思政的实现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来反映,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德育意识,甚至对自身修养都不重视,就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利用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教学门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水平、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主动钻研、加强思政教育的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工作平台,整合思政课专职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导师、班主任等师资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课程体系,发挥各教师专业特长,将课程体系进行分解和整合,组建一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分专题、分模块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接受最专业最扎实的基础教育。与此同时,教育性班会课的开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提升专职辅导员政治理论的同时,可以运用校际交流的方式,借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并运用教育性班会课程中,使教育性班会课的课程思政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四、加强二级学院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在院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而且涉及全校各类各门课程。面对德育功能全面覆盖的难题,学校在教学资源统筹上需要自上而下、从内到外建立起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这个过程中,仅依靠学校层面的统筹和部署是不够的,德育目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二级学院来实现的。特别在当前校院两级管理的模式下,二级学院在制订人才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Ye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