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赏析

2022-08-26 07:49: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鉴赏: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赏析》,欢迎阅读!
满江红,赤壁,诗词鉴赏,怀古,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赏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译文】

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现在又怎样呢? 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注释】

赤壁矶:即黄州赤壁。

周郎: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 区宇:即寰(hun)宇,宇宙。 万骑:借指孙刘联军。

貅(xi)虎:猛兽,指军队,勇士。 列炬(j:猛烈的火炬。列,同烈,火势猛。 鱼龙怒:潜蛰在深水中的鱼龙类水族因受到战火威胁而怒。这是侧面写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

卷长波: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 曹瞒(mn:指曹操,曹操小名叫阿瞒。 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

形胜地: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 兴亡处: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 傍:同旁。

春:春色,此用如动词。 金缕(l:指嫩黄色的柳条。化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创作背景

《满江红·赤壁怀古》写于1219年左右(宋宁宗嘉定十二年),这时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城州外有赤壁矾,又名赤鼻矾,传说是三国战场,词人过此,也难免不发思古之念,故写了这篇赤壁怀古。 【鉴赏】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上片开头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复古词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


然轻快。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它们因为受到战火的威胁而感到怒不可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迹。词人认为建安十三年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斗,是两军决定存亡的一次战斗。如今看到这些遗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胜过读历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历史的规律。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手法,都是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的时代感伤。

当然,苏轼是宋代一代词坛巨匠,后人再写《赤壁怀古》,要想获得读者的赞许,的确有些困难,戴复古写这阕词,也难免有望洋生叹的感觉。 【简介】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Vy.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