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2022-10-26 12:51: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欢迎阅读!
培养方案,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学位,地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



为了做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保证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小组编制的“教育硕士学位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学地理学科教学骨干教师、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的高级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地理教学工作有志于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地理科学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任务,具有较强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和入学考试

具有学士学位、三年以上基础教育第一线教学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身心健康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中学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干部;只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教师职务。

参加每年全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联合考试考试科目: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和政治理论课;其中,英语教育学、心理学实行全国联考;专业课由我校单独命题考试政治理论课由我校在录取前考核。 (三)学习年限和培养模式

教育硕士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培养模式可以分为脱产培养模式和不脱产培养模式。 (四)研究方向

中学地理教学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不脱产培养方式。学制三年,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集中在我校上课,学习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及专业课程,并进行教育实践、论文的开题、指导、撰写


和答辩等工作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各为36学分,选修课程至少应修满4学分。所修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具体为:

l.学位课程6门,每门3学分,共18学分。 2.专业必修课6门,每门3学分,共18学分。 3.专业选修课程2门,至少要修满4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是整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工作一般从第三学期开始。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和理论见解。论文形式可以是中学地理学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或典型案例分析报告。论文选题前,应先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和写作论文计划,经导师组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论文写作、修改和定稿的过程,由执行导师负责具体指导。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2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员应在答辩前2个月,完成全部的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以备送有关专家评审。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论文的水平认定体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课程考试合格和论文答辩通过,经学院学术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即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脱产班)培养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考核

备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OW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