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ASA与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欢迎阅读!
![溃疡性,疗效,结肠炎,临床,治疗](/static/wddqxz/img/rand/big_94.jpg)
5-ASA与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5-ASA(艾迪莎)与SASP(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艾迪莎1.0 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0 g,每日3 次口服,疗程同上。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7.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莎与柳氮磺胺吡啶相比,艾迪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推广。
标签:结肠炎;溃疡性;艾迪莎;柳氮磺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UC)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受累的部位是结肠和直肠。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40岁者居多。男女发病无差别。国外统计单纯的溃疡性直肠炎约占30%~50%,左半结肠(包括直肠)占30%~50%,全结肠炎占15%~20%,在我国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全结肠炎少见[1]。我国发病较欧美国家少见,病症一般较轻。但近年报道增多,发病有增加的趋势。2009年7月~2011年7月笔者选择艾迪莎和柳氮磺胺吡啶分别治疗UC患者各40例,并对两者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观察病例8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6~67岁,平均(43.8±4.27)岁;病程0.5~10年,平均(3.6±1.18)年;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7~62岁,平均(44.1±4.61)岁;病程0.6~11年,平均(3.5±1.0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柔软、易消化、富含营养、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同时按病情不同分别给予输血、补充铁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艾迪莎1.0 g,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0 g,3次/d,口服,疗程同上。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转,饮食恢复正常,结肠镜复查未发现异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无溃疡及出血;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复查无改变或改善不明显[3]。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经SPSS 13.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直肠与结肠远端,可向近端扩展,甚至累及整个结肠。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的年轻人最为多见[4]。
本病主要侵犯大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从远端向近瑞发展,呈连续性,远端重于近端,当全结肠受累时,病变可累及末端回肠。肉服可见病变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其间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糜烂及阿弗他溃疡,溃疡表面有脓性渗出物;黏膜表面有颗粒感、质脆易出血;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见肠黏膜有许多大小不等炎性息肉形成。治疗目的为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及预防复发[5]。在急性发作期应进食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少纤维的流质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为营养丰富的少渣饮食。病情严重者禁食、静脉高营养,以使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病变恢复。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严重者应输血,补充血浆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柳氮磺胺吡啶(SASP)与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艾迪莎均属于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后在肠道由细菌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5-ASA)。后者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途径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或通过抑制脂质氧化酶途径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肠巨噬细胞的移动,抑制外用血和肠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内,从而控制炎症。
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商品名有艾迪莎(etiasa)和颇得斯安(pentasa),没有磺胺吡啶引起的副作用[6]。该药在肠道中缓慢释放,可保持回肠及结肠内药物的有效浓度,对轻、中型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用药方法:在急性期,l000 mg(口服),4次/d;在缓解期:500 mg 2次/d。栓剂,每次1栓剂(1 g)、1~2次/d[7~9]。
通过本临床观察发现,艾迪莎与柳氮磺胺吡啶相比,艾迪莎治疗UC的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症状、体征,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正.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37,89.
[2]张永恒,卢乙众,张艳.复方柳氮磺吡啶的制备和临床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157-158.
[3]吴新宇,姜爱芳.艾迪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6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5):160.
[4]张德正.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37,89.
[5]赵永玲.艾迪莎加药物灌肠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110-111.
[6]刘允.艾迪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710-1711.
[7]王晓,刘凡.艾迪莎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比较.中外医疗,2008(18):115-116.
[8]王光权,晏明海.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68-169.
[9]孙元荣,梁桂日.固肠止泻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5-5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H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