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视”儿童探析师幼互动

2023-11-12 16:3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平视”儿童探析师幼互动》,欢迎阅读!
平视,探析,儿童,互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平视儿童探析师幼互动

作者:戴璐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5

人生存于这个社会,无论做任何职业,都要与这个社会相接触,融入其中,正如人类最根本的生存应该是关系化生存所说,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与各种人交往互动,发展自己社会性,逐步完善自己的社会职业角色。教师这个职业中,最重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学生,每日的工作都是一个与学生互动交往的过程。相比其他阶段的教育,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更为特殊一些,教育模式也大不相同,因此师幼之间的互动交往更是一个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师生交往。

一、平视儿童的思维框架

教师的儿童观直接影响着教师是怎样看待儿童的,借用鲁洁在《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书的序中所说,她(作者)是在用一种平视的眼光去看、去发现,它既不是俯视也不是仰视,而是与儿童们的目光在同一地平线上相接’”在作者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她从那些稀松平常的互动事件中,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原因,寻找这些互动中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作为幼儿园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形成一种这样的平视的眼光,不轻视他们的潜能,不漠视他们的需求,不忽视他们的请求。真正的关注于儿童身心灵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在乎他们知识技能的获得。在这种理念的观照下,落实于行动中,进行互为主体的师幼互动,形成良好的是师幼关系,进而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下图所呈现的就是平视儿童的一个思维框架(如图): 二、平视儿童中的教师作用

师、幼,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幼儿、互动,三者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联系,教师的知行的结果将直接反应在与幼儿的互动当中。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两者参加、相互的作用,而从本书研究的定量与定性的结果中,我们都会发现师幼互动中,教师占的主导性会更强,幼儿的参与更多的程度是接受,而由幼儿主动开启的互动中,教师接受或者参与的程度很弱,远不及幼儿接受教师开启的互动。这种成人式的权威指令,目的就是让儿童服从,并且是服从于教师的意志,幼儿即便是想表示拒绝也很难达到。但通过研究也发现到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对教师除了有服从、依赖以及少量的共享游戏中乐趣的倾向以外,在他们内心深处还存在着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渴望被教师知道、了解、关注、重视、喜欢的多方面的心理需要。也就是说,幼儿其实十分渴望与教师交流互动,他们都想让老师知道他们的存在,哪怕是用了错误或者极端的方式,只是更多的想让老师关注到他。 三、平视儿童视角下的告状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的告状现象在师幼互动中的高频出现,反应了师幼互动中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在半日的活动中就可以观察到3——4次,而在研究中也证实了幼儿作为开启者的互动中,告状行为是最多的。但很多研究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告状是源于同伴之间的关系处理,而没有考虑到师幼互动这个角度。这本书的研究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并且也更系统的将告状分为了两种类型,整理一下我们的研究记录,基本都能归于行为困境告状和价值困境告状中。幼儿园中价值困境的告状行为占了大多数,这也就反映了幼儿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获得老师的关注,在老师那里感受到一种存在感,发现老师的眼里是有的,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告他人,获得老师对自己的表扬,是对赞扬和认可需要的一种满足。老师有时候会抱怨孩子们多管闲事,或者是那些告状内容都很荒唐但是却总告状的孩子,警告他们不要总告状,这样的孩子太招人讨厌了,但细细想来那些孩子们的告状都是出于恶意的吗?孩子们是故意烦老师的吗?在观察中会发现很多爱告状的小朋友都是安全感很低,自信心很弱,时常需要老师鼓励和安抚的小朋友,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直接的方式获得老师关注,并从中得到自我表现。这种师幼互动中,老师仲裁者的身份作用很重要,要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告状双方的个体特征来作出判断和回应,在意识上,不要急于否定被告状者,亦或责怪告状者,搞清楚幼儿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告状的,用恰当的教育艺术解决问题。对于双方的互动交往中,要以平视的角度,公正的处理,不要一味平缓矛盾,或者强制服从,以免不小心伤害了孩子们的心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中,这样的事件发生频率太高,导致如果老师对每个告状行为都很适时恰当的回应的话,那么对老师的教育素养要求会很高而且也会影响其他活动的进行。所以,实践中的师幼互动如何进行,怎样进行才是有效的,怎样才是真正达到有助于儿童发展的,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平视儿童师幼互动的观念形成

无论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还是教育教学中,都要在头脑中有这种平视的意识,在互动中,不是强行的把我们的意志塞进孩子们的脑袋中,还给孩子们自主性,这样我们的行为中也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这样的想法,并且会更积极的寻求有效的互动。当然,不是说我们就放任孩子们与我们的交往,或者是像和成人交往方式一样和孩子们交往,我们仍然要把握好师幼互动教育功能。师幼互动本身就有教育性的体现,而互动形成的良好的师幼关系及氛围更能促进教师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希望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真正的做到平视儿童,寻求师幼的良性互动,努力践行自己理想中的教育理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E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