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诗词评注》,欢迎阅读!
李清照诗词评注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六年
(1155年、1156年),享年七十二三岁.自号易安居士,偶尔署作易安室,出身于诗书官宦之家.祖父佚名,父亲名格非,字文叔,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曾为郓州(今属山东)教授等,官至礼部员外郎.《宋史·李格非传》说他博学多才,廉洁奉公,是一位俊迈出众的人物.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在北宋末年新旧党争中,因站在苏轼一边而被诬为“元祐奸党”,相继被外放、罢官,卒于故里.平生著作甚丰,现已大都散失,文只有《洛阳名园记》一卷传世,诗只有三首完篇和一二断句留存至今.
关于李格非之妻,有二说.一是《宋史》本传所云:“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二是根据宋朝庄绰《鸡肋编》卷中和宋神宗元丰宰相王珪之“神道碑”记载,王珪的长女嫁李格非且早卒.至于李清照之生母,上述二说不能并存,她当是王珪的外孙女,王拱辰的孙女是她的继母,李迒当是她的异母小弟.
对于李清照的生平只有《宋史·李格非传》:“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极为简略的记载.根据对其他有关载籍的研究分析可知:她襁褓丧母后,在原籍生活到约十五六岁时,来到了汴京(今河南开封)父亲身边.十八岁与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夫妻,一度生活很美满.不久其父被诬为“奸党”,她受到株连,不得居京而回归原籍.在她重返汴京不久,赵挺之被罢相病卒.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今属山东)十年.在这里夫妇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两人共治金石之学,她又独撰《词论》之文,伉俪之谐古今罕见.此后赵明诚连任莱、淄(今均属山东)知
州.1126年冬“靖康之变”,翌年春赵明诚赴江宁(今属南京)奔母丧,不久北宋灭亡.是年8月赵明诚出任江宁知府,年底青州兵变,赵家十馀间房屋所贮书画文物被焚,李清照由青州逃往江宁.起初她尚有雪天顶笠披蓑,循城远览寻诗之雅兴.一年后赵明诚因所谓“缒城
宵遁”,即临乱逃脱被罢官,夫妻离开江宁,辗转于今之苏、皖、赣等地,曾在池阳(今安徽贵
池)安家.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夏,赵明诚奉旨知湖州(今属浙江),由于冒暑骑马奔驰赴行在建康(今南京)领旨,途中染疾,于同年8月病卒.金兵加紧进逼,时局十分危急.在李清照走投无路时被人秘密弹劾,传言赵明诚曾以玉壶投献金人,贿赂通敌,即所谓“玉壶颁金”之诬.这使得李清照非常惊惶,就想把家中的铜器进献朝廷以资湔雪.于是她就沿着宋高宗逃跑的路线,在两浙追赶.几次扑空后,曾寓居越州(今浙江绍兴).在这里被穴壁盗去文物五竹箱.宋绍兴二年
(1132年)定居杭州,又在重病中被张汝舟骗婚.由于此人靠谎报举数取得官职,李清照告发了他,并与之离异(关于李清照再嫁之事,在宋代有多种确凿记载,到明代出现了为之辨诬之说,认为她绝无再嫁之事,对此至今仍有不同看法).再嫁风波稍有平息,李清照就着手整理赵明诚的未竟之著《金石录》,并为之作序,是为《〈金石录〉后序》.紧接着金、齐合兵犯杭州,她逃往金华(今属浙江)避难.约半年后,又发生了诏令其缴进《哲宗皇帝实录》之事.不久她便返回杭州,直至去世.
根据李清照的上述简历,本书将其生平和词作的时空归属,将沿用已久的“前、后二期”说,改为“早、中、晚三期”说.具体
划分为:
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亦即从李清照出生之年,至十五六岁自原籍诣汴京待字.结婚仅一年多,因受党争株连,李清照一度被迫回归原籍.返回汴京不久,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始屏居青州之年止,共二十四年,是为前期,亦可称为“齐、汴青春期”. 中期,亦可称为“青、莱、淄、宁时期”,即从宋大观二年(1108年)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去世前),李清照二
十五岁至四十六岁,共二十一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BG4.html